Hybrid性能時代來臨!德國大廠《ZF》發表電子後驅模組化平台
圖片來源:Honda
隨著電能驅動科技的不斷突破,德國變速箱大廠《ZF》於近日也針對針對後軸採獨立式驅動馬達編制的Hybrid混合動力與FCV氫燃料動力車款為對象進行開發,發表了嶄新的《MRAS》﹝Modular Rear Axle System﹞電子後驅模組化平台,主要透過更為縝密的電子訊號整合,全面提升車輛的走行品質。
圖片來源:Honda
在電驅馬達大量導入的趨勢中,實體傳動軸的結構早被電子訊號取代已將是常態,在解決馬達與傳統燃油引擎的驅動力分配後,如何進一步提升車輛的操控表現則是未來的關鍵。因此《ZF》所開發的《MRAS》電子後驅模組化平台,更可進一步整合了後軸驅動馬達與自家開發的《Mstar》﹝Semi-Trailing Arm Rear Suspension﹞電子阻尼可變懸吊系統以及《AKC》﹝Active Kinematics Control﹞後軸轉向輔助系統,展現出更為優異的駕控體質。
圖片來源:ZF
為了提升車輛在出入彎道的轉向表現,早於10餘年前PSA集團便提出了後軸轉向輔助的概念,藉由後輪舵角的微幅偏移,令車輛擁有更佳的彎中循跡性並提升駕控樂趣。而隨著電控科技的日新月異,包括了《BMW》以及《Porsche》的主動式後軸轉向系統,均可藉由精密的電子運算,介入協助駕駛提升車輛轉向的走行品質。
圖片來源:ZF
依照現有車載電控的技術,透過配置於前後輪軸的輪速感應器監間控輪速差已可以精準預測各輪胎在摩擦力與滑差變化,搭配可變齒比轉向機柱的設計,現今乘用車輛在轉向指向性與循跡性的表現上已大幅提升!而在高規格車款更可藉由連動電子懸吊阻尼抑止系統與電子剎車力道分配,令舒適性表現更為出色。
圖片來源:ZF
而這套後驅模組化平台,在結構上採取了貼近拖曳臂式的設計,後樑由上方繞過後軸電驅馬達,配置於後樑中心的電子阻尼器可同步監控左右兩端懸吊阻尼壓縮行程與前後輪速差,進行後軸舵角的轉向判斷,未來更可進一步連動G值感應器達到更為精細的動作。
圖片來源:ZF
在系統的作動設定上則與目前所流通的概念並無太大差異,當車輛以60km/h時速以下行駛時,後輪舵角會藉由反向偏移改善車輛的轉向軌跡,進一步縮小車輛迴轉半徑的表現;而當車輛在高速入彎時,後軸舵角則會與前軸採同向偏移修正動態的循跡路線與改善抓地力。
圖片來源:ZF
目前《ZF》原廠並未透露這款模組化平台系統將會有哪款車優先搭載,但是可以預見的是,電驅時代的到來將帶來更為車輛帶來更為優異的操控品質,不過在大量導入後端市場前,享受的成本一定不低。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4月底上市|大改款《BMW M5 G60》性能&油耗更平衡 Touring不缺席|平均油耗38.4km/l 零百3.5秒 純電可跑66公里
-
中國BMW推出超豪華的X5特仕車型|最特別的是這個
-
汎德《BMW Individual》特殊車色選配 20萬元起 將夢想融入色彩
-
BMW X1台灣更新年式|入門車型配備升級!!
-
BMW將M2跑車電動化|全為了這台車的誕生
-
2025年1月購車優惠|BMW電動車銷售再創高峰 穩坐台灣冠軍寶座|指定車型可享最高3年不限里程免費充電
-
BMW 四門 4 Series Gran Coupe/純電 i4 即將導入台灣販售!純電預接單這個價
-
BMW M5 Touring 在美國首度上市,超越預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