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速與舒適的奢求 《懸吊系統》主導操控本能~下篇
圖片來源:VW
多連桿式懸吊是同樣衍生自雙A臂式的懸吊型式,看起來與雙A臂式懸吊非常像,幾乎算是雙胞設計。多連桿式懸吊系統的各個連桿以不同的長度、角度做為連結,並找出最適合的幾何變化。近年來,由於諸多車主針對乘坐舒適性和操控性的需求遽增,使得不少汽車原廠紛紛開始投入多連桿式懸吊的研究及開發,逐漸成為另一股避震系統的主流。
▼光避震器的筒身設計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了~!
圖片來源:Bilstein
拖曳臂式設計的懸吊有分兩種,一種是的中樞軸與車體中心線成直角的關係裝置在懸吊車架,主要為專門使用在後輪的懸吊設計。另一種則是拖曳臂與車體中心線成一斜角關係的半拖曳臂式懸吊設計。 由於主要拖曳臂的中樞軸與車身中心線成直角,其設計使車輪及車體中心線成平行狀態,車輪的行程與地面成垂直,因此拖曳臂懸吊有傾角變化為0的優點,並讓避震器不會彎曲,乘坐舒適性及空間的使用性較佳。但缺點是在轉向時,拖曳臂易會造成車輪角度呈前展狀態,而不利於操控的穩定性。
圖片來源:Audi
而半拖曳臂式的懸吊設計方面,由於車輪的會呈現較大的圓弧狀,半拖曳臂式懸吊在轉向時,輪胎的傾角和輪距變化跟正常拖曳臂式比較來得小,使車輛在轉向時的穩定性較優。因此半拖曳臂式懸吊為多款高級轎跑車款上使用。
▼Peugeot 208就是配置前麥花臣附下A臂設計、後半拖曳臂的懸吊系統!
圖片來源:Peugeot
對於比較新型的獨立式懸吊系統,優點可說是不少,像是懸吊零組件的重量較輕,對於輪胎的貼地性較優異,乘坐舒適性與操控的穩定性良好。再來是輪胎角度的變化大,有利於改善操控的穩定性。最後則是懸吊結構之間的吸震能力,可有效防止噪音發生。但不論是哪種形式的懸吊設計,在現在新推出的車輛設計都頗為優異,達到操控跟舒適都兼具的效果,除非是非常重視操控的熱血駕駛(就是在講C.Jay我…),不然多半都可符合駕駛的需求。
Lexus IS250同樣是附合配置,針對操控性的前雙A臂及後多連桿設計唷!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全新BMW 2 Series Gran Coupe 5月登台:預售189萬起、導入220 M Racing Edition運動版本
-
大改款《BMW X5》冬季測試|車門把手消失了!中控台多了石英鐘
-
領百億補助? 不務正業? 裕隆集團:斑斑可考 多角化經營
-
《Aston Martin Valhalla》首款中置引擎超跑抵台 展示車高達6千萬 預計2026年交車
-
小改款《Volkswagen Golf》預售價133.8萬元起 全新語音助理系統專為台灣量身打造
-
全新世代 BMW M5 / M5 Touring 4 月 30 日正式抵台、最大馬力達 727 匹
-
《跑跑卡丁車:飄移》重燃賽道傳奇 全新車款「尖峰 A2」搭配「城鎮 命運之橋」震撼登場!
-
柯俊斌接任光陽集團董事長 柯勝峯轉任執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