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edes-Benz A-Class 終結之路:從停產決策到台灣市場的轉型啟示

 

2025 年 3 月,Mercedes-Benz 首席技術長 Markus Schäfer 在新款 CLA 發布會上宣布,A-Class 將不會推出後繼車型,這款自 1997 年問世的入門車系即將謝幕。對消費者來說,A-Class 是豪華品牌的親民窗口;對產業而言,這是 Mercedes-Benz 策略轉型的里程碑。A-Class 的停產並非一時興起,而是 Mercedes-Benz 深思熟慮的結果。

kingautos
廣告

首先,從財務角度看,A-Class 的利潤率偏低。雖然它幫助品牌吸引新客群,但製造成本與中大型車款(如 E-Class)或 SUV(如 GLC)相比,難以實現更高的回報。其次,市場需求轉向 SUV 與電動車(EV)。根據 2024 年數據,全球 SUV 銷量占比已超 50%,而掀背車市場逐漸萎縮,即使在歐洲也不例外。第三,Mercedes-Benz 正加速電動化布局,新款 CLA 將基於 MMA 平台(Mercedes-Benz Modular Architecture)推出電動版,續航達 750 公里,資源集中於此更符合長期目標。

對消費者來說,這意味著入門選擇變少;對產業而言,這是豪華品牌從「量」轉向「質」的信號。A-Class 的終結也帶動產品線精簡,CLA 與 GLA 將承接其定位,減少內部競爭。A-Class 停產反映了豪華車廠的策略轉型。BMW 已停產 1 Series 轎車,Audi 的 A1 也面臨不確定性,顯示入門車系正被更高利潤的車型取代。這一趨勢不僅影響掀背車市場,也推動供應鏈調整。Mercedes-Benz 的 MMA 平台將專注電動車與高效能設計,可能帶動電池與電子元件供應商的技術升級。

Mercedes-Benz A-Class AMG A35 4MATIC

Mercedes-Benz A-Class AMG A35 4MATIC

在台灣,A-Class 約占 Mercedes-Benz 2023 年銷量的 15%,顯示其在地市場的穩固基礎。停產後,CLA 與 GLA 的產能需求可能增加,間接影響台灣進口車的供應鏈與經銷商布局。對台灣車主來說,A-Class 的終結帶來直接影響。停產後,消費者可能得提高預算,或轉向二手市場。AMG A35 與 A45 S 的粉絲尤其惋惜,這兩款性能掀背車的稀有性可能推高二手行情,但維修成本也可能隨之上升。另一方面,CLA 電動版的推出為消費者帶來新選擇。其先進技術(如超大 MBUX 螢幕)與長續航吸引科技愛好者,加上台灣充電設施尚未普及,對一般買家可能仍有門檻。

Mercedes-Benz GLA 休旅車

Mercedes-Benz GLA 休旅車

二手市場則是另一焦點。A-Class 停產可能讓現有車款保值,但零件供應與保養成本需留意,尤其是 AMG 版本。消費者在購車時,應平衡短期需求與長期持有成本。Mercedes-Benz A-Class 的終結,既是品牌策略的轉折,也是市場趨勢的縮影。對產業而言,這標誌著豪華車廠向高端與電動化的聚焦;對台灣消費者來說,則是選擇改變與適應新時代的開始。CLA 與 GLA 將承接 A-Class 的遺產,而電動化的浪潮將帶來新挑戰與機會。無論你是車主還是產業觀察者,這一刻都提醒我們:汽車市場正在快速轉型,唯有跟上步伐,才能掌握未來的主動權。

kingautos
廣告
加入粉絲團 加入好友 追蹤IG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請將圖片拖曳至框線內

回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