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華麗還剩下甚麼?淺談《臺灣二輪車廠》的市場思維

 

圖片來源:Kymco

圖片來源:Kymco

每年的寒、暑假乃被國內機車廠視為銷售市場的旺季,也是眾家車廠爭相發表新車的關鍵點。進入20世紀後,撇開逐漸飛揚的進口車市,國內的乘用代步車款逐漸朝著貼合年輕族群的個性化進行設計,向汽車領域取經的燈光技術早已遍佈整車,卻不見有車廠願意拿出誠意開發出具備代表性的跨時代商品。

圖片來源:Sanyang

圖片來源:Sanyang

受到主流消費群的影響,國內「Scooter速克達」與「Gear擋車」早已失衡許久,依照2015年國內代步車市場的數據顯示,全年共繳出61萬8,323輛普重與輕型機車,擋車全年8,759輛的成績與僅1.5%的市佔現象也早就維持20餘年之久!除了單純順應市場需求外,檔車高昂的開發成本也是車廠退卻得要點之一。

▼光彩奪目的燈光設計與加裝附配件的行銷手段其實難讓消費者了解商品的本質。

圖片來源:Sanyang

圖片來源:Sanyang

圖片來源:Yamaha

圖片來源:Yamaha

單純究Scooter速克達的發展,面對臺灣僧多粥少的年輕主力客群,除了2007年推動五期噴射法規外,國內的白牌車價水準幾乎是連年看漲,但卻不見在引擎動力與車架結構上有重大的變革!以100cc為主的核心市場價格帶早已上看6萬5之譜,不過除了豐富的燈光科技外,現在主流車款的平均配備水準實在沒有太多值得說嘴的特點變革,雖仍能滿足國際市場需求,但似乎也留於在炫麗配備的爭鬥上。

▼即使採用了嶄新的引擎科技,品牌仍不會將技術核心集中於Scooter之上。

圖片來源:Yamaha

圖片來源:Yamaha

對目前國內品牌外銷主力的歐、美市場而言,單缸Scooter速克達仍被列為入門代步水準的商品,在中、長距離的移動選擇上,消費者仍是會以雙缸以上的多功能或高性能車種為優先考量,使得整體Scooter市場規模以變相萎縮,法國、西班牙、德國等地甚至以長期租賃的方式吸引顧客。

▼隨著東協經濟逐漸起飛,小輪徑的Scooter成為有錢人的高雅的象徵。

圖片來源:Yamaha

圖片來源:Yamaha

圖片來源:Honda

圖片來源:Honda

而近年來風生水起的東協市場,則是因整體的用車習性與道路環境差異,輪徑14吋以下的車款幾乎都難以施展拳腳。即使自2012年開始,印度、越南、泰國也開始興起小輪徑車種,也皆採用現地生產的方式進行銷售,國內產業鏈出口量也間接受到擠壓被迫減產。

▼獨立後的印度Hero集團展現出強大的市場野心。

圖片來源:Hero

圖片來源:Hero

值得一提的是,與臺灣同樣選擇代工合作起家的在地集團,包括了印度《HERO》、《Bajaj》在近年來的市場銷量表現上早已經反客為主,驚人的車海戰術更是成功西進至歐洲部分地區,即使組裝品質仍相當令人詬病,不過低廉的價格與衍生自世界一流品牌的零件共通性,成為最具威脅性的山寨集團。

▼年均產額600萬輛的水準,就連大陸品牌也被比了下去。

圖片來源:Hero

圖片來源:Hero

反觀國內品牌在長年家族體質的保守運作下,雖不至於停滯不前,但是對國內市場的重視性與推動商品改革的積極度仍略顯老態!此外,對於品牌形象的經營意識薄弱則是令消費者對於自家產品的記憶度僅存於浮誇的廣告行銷手法,而非訴求產品本身的商品定位,即使追加再多副配件強化競爭力,也難脫外籍大軍全面圍剿的命運。

▼除了豐富的燈光效果外,臺灣品牌更應該強化整體水準的發展。

圖片來源:Kymco

圖片來源:Kymco

再者,面對市場規模緊縮國內供應鏈業者可說是首當其衝,加上外銷訂單未能有所突破時,機械、人力等生產成本的裁撤當然再所難免,Scooter代工王國的美名可能將在2020年後逐漸被崛起的泰國、印度所取代,逐漸被邊緣化。因此,如何維持國外母廠的信任度與提升代工等級的技術力,乃是臺灣機車產業最亟需面對的重要課題。

▼除了強調品牌自主性外,如何提升國際間競爭力也是臺灣品牌極需思考的課題。

圖片來源:Sanyang

圖片來源:Sanyang

圖片來源:Kymco

圖片來源:Kymco

加入粉絲團 加入好友 追蹤IG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請將圖片拖曳至框線內

回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