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壁掛充電座、太陽能充電站反成為《電動車》普及之關鍵!
之前提到一個需要認真面對的事實:2035年歐洲多數汽車品牌將停售燃油車款,這意味市場上將超過半數的車款都將是電動車。以英國為例,目前已掛牌的汽車數量約為3,500萬輛,專家評估2035年全英國至少需要280萬支公共充電樁,才足以應付13年後的電動車充電需求,以此推算,至少要以「每年20萬支」公有充電樁的增長速度,才能應付未來13年電動車的成長速度,但誇張的是~目前英國公有充電樁年增長速度只有1.7萬,與建設目標差距十倍以上,不太可能跟得上2035年的汽車電動化腳步!
▲太陽能充電停車場不需要額外供電,還能將剩餘電力回饋至電網,降低尖峰用電危機。此外汽車也可免於曬太陽高溫之苦
不只是英國政府,歐洲各國幾乎都面臨同樣的難題,但是政府不會選擇放棄或延後電動車普及目標,而是尋求迅速且有效的解決方式,大致上有三種:其一就是只要能裝設家用壁掛充電座的用戶與住家,通通將它掛好掛滿,好處不只是滿足電動車充電需求,更重要的是多數用戶都能選擇在用電離峰時間的深夜進行充電,減輕電網負擔。其二乃是以移動式與固定式太陽能充電站,彌補公有充電樁之不足。其三則是大量設置租用式行動式充電器,大小如同20吋行李廂箱,可拖行至電動車旁邊充電,能增加約30~50km之續航力,滿足都會通勤需求。
關於第一點,之前已有詳細報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再回味一下。
關於第二點,之前也有相關報導,移動式太陽能充電站可於24小時搬運到任何地點,目的在於平日放市區、假日移動到郊區、遇到大型活動、比賽、慶典、集會、急難救助時都可適時支援。
關於第三點,當然也有相關報導,主要佈建於都會區、辦公樓、住宅區停車場,郊區就不太適用。但這屬於治標不治本、吃巧不吃飽的計畫,說穿了就是配套的游擊戰,無法升格主力部隊。
【相關報導】電動車可外掛行動電源?GoHub二年回本易普及!
接下來要說明的是「太陽能電動車充電站」這一環,這也是歐洲電動車未來的發展趨勢。首先3輛電動車的電能,大約可以供應英國2家住戶一日的用電需求,因此電動車大量增長之後,可以想像整個歐洲的電力可能難以負荷。因此歐洲各國政府一方面強制換裝智慧型充電座,以高額優惠鼓勵民眾深夜充電,預先培養最佳電能分配的好習慣。另一方面則是要大量興建太陽能充電站,而且要大量建置。
傳統公有充電樁的佈建速度慢,主因和場地取得、電源建置都有關係,拓展進度就是一根一根慢慢裝,速度怎麼快得起來?但是太陽能充電站的建設方式就不一樣,可以針對整個停車場進行改造,而且沒有額外的供電問題,這樣的計畫即便是在偏遠地區也可行。
▲移動式太陽能充電站,一次可以提供12輛電動車使用,調度上相當靈活
目前英國大約有2萬個露天大型停車場,利用未來13年的時間,將這些戶外停車場通通改建為大型太陽能充電站,每年的進度為1,538座,此與每年增加20萬支公有充電樁的難度比起來,大型太陽能充電站聽起來似乎比較容易達成,而且剩餘電能必要時還可以回饋至電網。
理論上,如果全英國每個露天停車位都建置太陽能充電系統,可提供目前整個英國140%的用電量!當然這只是理想,畢竟太陽能光電的投資成本,可能不比風電設備低,同樣屬於10~15年才能回本的難賺事業,加上太陽能電池屬於高污染工業產品,比較適合以輔助的方式運作,不可能取代大型發電廠,未來還是要觀望風力、氫能發電,或是其它更環保、更有效率的發電方式。總之,為了環保車輛的發展,目前雖然處於膠著狀態,但許多人仍在不斷努力當中,腳步從未停歇,而且隨時可能都會有突破性的發展,事實上台灣也有太陽能充電停車場的拓展計畫,而且真的很需要,畢竟電動車不能用愛充電!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上市不到一個月 近乎新車|《Mercedes-Benz CLE》全台首輛精選中古車釋出 原廠保固續用 MBUX車機系統爽用
-
小改款《Mercedes-Benz S-Class》三芒星融入燈具 自駕系統有望大翻新
-
事前預約開跑!《Mercedes-Benz》超跑概念車 Vision One-Eleven 本月中旬抵台 免費對外展示
-
24年7月耗能|純電越野休旅車《Mercedes-Benz G-Class》NEDC續航555公里 預計9月上市 Edition One 特別車型有望同步登場
-
《AMG GLC 43 4MATIC》雙車型 具備越野模式 396萬元起 現車不用等
-
外媒稱 大改款《Mercedes-Benz CLA》將使用中國吉利引擎 自動駕駛技術也是中國的
-
《Mercedes-AMG E 53 HYBRID 4MATIC+》485萬元起|純電續航破百 零百加速4秒
-
2024年04月《豪華進口車》銷售排行: 《Lexus NX》調漲依然賣翻 新世代《Mercedes-Benz E-Class》首次大量交車
便宜
可能政府要先不會跳電再談普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