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4 XPower》試駕報導|馬力大 空間大 讓對手們頭大的純電掀背車

 

本次試駕車款為MG4車系中的雙馬達四輪驅動車款XPower,綜效輸出435匹/61.2公斤米,售價待發表會時公布。

本次試駕車款為MG4車系中的雙馬達四輪驅動車款XPower,綜效輸出435匹/61.2公斤米,售價待發表會時公布。

市場上講了好久,自己也期待已久,終於在台灣見到MG4本尊。雖然已經對MG4的基本資料倒背如流,但第一眼印象是,挖哩!這麼這麼小一台。MG4是用電動車思維打造的電動車,無論車身平台或造車理念都與一般燃油動力車款不同,所以它有著前衛的外觀,科幻的內裝,以及說來就來的動力。這樣比較也許不太公平,但個人覺的在當今國產車市場上,MG4是最獨特的一款車。MG Taiwan似乎還想再炒一波MG4熱度,讓試車稿在發表會之前先曝光,所以售價與車系編成目前都還是謎,也就無法探討它的C/P值究竟如何。不過對於喜愛電動車的朋友來說,MG4屏除油車造車邏輯,它也許不是售價最親民的電動車,但絕對是貨真價實的電動車,與一般進口品牌常見油改電的電動車,在使用體驗上完全是不同層次。

MG4 XPower風阻係數為0.279 Cd

MG4 XPower風阻係數為0.279 Cd

關於MG4的車系編成,MG Taiwan在公辦時仍守口如瓶,目前只確定車系中性能取向,採用雙馬達四輪驅動的XPower車款將導入台灣販售。但預計只會提供三元鋰電池車款,海外入門的磷酸鐵鋰電池來台販售的機會並不大。也就是說,MG4在台灣極有可能提供雙車型,電池容量都是64度(三元鋰電池),差別在於入門車款採單馬達後輪驅動,輸出也較小,配備較為陽春。

車頭下氣壩具備自動啟閉功能

車頭下氣壩具備自動啟閉功能

這次試駕體驗的MG4是該車系中性能取向的XPower車款,消光銀石綠的車色是XPower車款專屬。這個車色偏暗,正好讓亮橘色「卡鉗罩」特別顯眼。卡鉗罩是令我比較摸不著頭緒的設計,XPower綜效輸出達到435匹/61.2公斤米,竟然只用前單活塞卡鉗,真的沒散熱方面的問題嗎?其實只要不下賽道競速,日常使用沒太大問題。使用NORMAL正常駕駛模式開在一般道路上,煞車力道相當線性,卡鉗也沒有熱衰竭的現象產生。

18吋專屬鋁圈,沒特別調風阻係數,看這樣子也不太像是低風阻鋁圈。這樣的設計似乎是為了讓橘色卡鉗罩能更顯眼。

18吋專屬鋁圈,沒特別調風阻係數,看這樣子也不太像是低風阻鋁圈。這樣的設計似乎是為了讓橘色卡鉗罩能更顯眼。

這一個很大的原因是,NORMAL正常駕駛模式並非全時四輪驅動,動力輸出以後軸永磁同步馬達為主;此外,也能藉由無法完全關閉的動能回充來控制車速。此外,這輛車搭載的智能限速輔助功能,只要車速一超過該路段限速就會開始逼逼叫,因此就算是全時四輪驅動的SPORT模式之下,那個逼逼叫的聲音也不會讓你開的太快(只有聲音,不會強制煞車),這也有個好處,因為電動車少了引擎運轉聲,動力不用經過變速箱傳送,較容易有失速感,逼逼叫的聲音可以把你拉回現實世界。如果對逼逼聲感到厭煩,上車後就把這套系統關掉吧!台灣的MG4是比照歐規車款設計,所以這套系統在每次車輛啟動後會跟著啟用,將預設改為關閉。

MG4 Xpower短小精幹,動力瞬間湧出,飆起來還滿爽的!

MG4 Xpower短小精幹,動力瞬間湧出,飆起來還滿爽的!

MG4 XPower的車身尺碼為4,287*1,836*1,516mm,受惠於電動車專用平台,讓軸距來到2,705mm。讓它成為MG品牌在台販售車款中,尺碼最小的車款。但軸距卻比同品牌休旅車ZS來的更長,也只差HS休旅車15mm。所以MG4在車艙空間方面有著相當大的優勢,此外,因為它是掀背車,離地高度較休旅車低,上下車也更為方便;激烈操駕時的重心也更低。比較要注意的是約1.8噸的車身重量,1.8噸有點尷尬,台灣機械停車位限重沒有統一規範,大部分約介於1.5到2.0噸間,購車前務必先將此考量進去。

LED頭燈,單純就是LED頭燈,沒有特別的附加功能。

LED頭燈,單純就是LED頭燈,沒有特別的附加功能。

LED尾燈,不同角度欣賞有不同的風情。側面看有點像是迴力鏢。由於尾燈外擴又往上推,看起來又有點像是會發光的尾翼。

LED尾燈,不同角度欣賞有不同的風情。側面看有點像是迴力鏢。由於尾燈外擴又往上推,看起來又有點像是會發光的尾翼。

差一點點就是當下最流行的橫貫式尾燈拉!

差一點點就是當下最流行的橫貫式尾燈拉!

LED尾燈由上往下俯瞰最美

LED尾燈由上往下俯瞰最美

LED尾燈滿粗的,辨識度極高。下方為彰顯身分的銘版,可惜XPower還沒有專屬的銘版,車身上沒看到任何關於XPower的銘版。

LED尾燈滿粗的,辨識度極高。下方為彰顯身分的銘版,可惜XPower還沒有專屬的銘版,車身上沒看到任何關於XPower的銘版。

MG4在降低風阻方面下足功夫,車頭下氣壩導入主動式進氣格柵,讓它降到0.279 Cd。車側微微上揚的上腰及下腰線條,勾勒出前低後高的戰鬥姿態。C柱快速下切的斜背造型,顯現靈活操控跑格印象。車尾個人覺得是最科幻、最美之處,橫貫式LED尾燈外擴的十分倉狂,與車尾上方的簍空雙幅尾翼,將車尾型塑成雙尾翼的跑格之美。對了,MG4 XPower採用雙車色設計,但它另一個黑色運用在車頂,所以從車側看會有懸浮式車頂的視覺感受。

進到車內,別急著找車輛啟閉鈕,也不用浪費時間去找,因為MG4 XPower並沒有這項配備,只要踩踩踏板便能啟動車輛。車輛啟動的過程令人無感,一絲一毫的震動與聲響都沒有,只有數位儀表亮了,冷氣開始運轉,將懸浮式排檔座的換檔旋鈕掛入D檔後就能開著走。關閉車輛嚴格來說是有按鈕,只要按下車門把上的Keyless按鍵,車輛便會自動上鎖並關閉。剛開始對於「離開駕駛座後才能關閉車輛」的設計非常不習慣,因為車內冷氣還在運轉欸,車子真的會動關閉嗎?這樣離開真的沒問題嗎?等等令我感到不放心的想法冒出,但適應後覺得相當便利。

全車系標配10.25吋懸浮式中控螢幕,以及偏向正方形,但尺碼為公布的數位儀表。金屬踏板是Xpower車款專屬的配置。

全車系標配10.25吋懸浮式中控螢幕,以及偏向正方形,但尺碼為公布的數位儀表。金屬踏板是Xpower車款專屬的配置。

雙輻式方向盤,上下都採簍空設計,握感不錯。

雙輻式方向盤,上下都採簍空設計,握感不錯。

數位儀表分為三區塊,左邊顯示行車安全輔助系統資訊,中間為當下車速、電池電量,以及剩餘的續航里程,右邊則顯示娛樂相關資訊。

數位儀表分為三區塊,左邊顯示行車安全輔助系統資訊,中間為當下車速、電池電量,以及剩餘的續航里程,右邊則顯示娛樂相關資訊。

MG4 XPower為品牌一款採用純電動力的性能化車款,在車內布局上也有著相對應的設計。像是車內座椅都採用紅色車縫線來彰顯熱血氣息,座椅也都採用麂皮與皮質混搭,強化座椅表面的摩擦力,讓你在激烈操駕駛,座椅能更牢牢穩住你的身體。中控台上包覆著軟質塑膠,質感與觸感都不俗。特技團隊也是很貼心,把硬質塑膠都改用亮面處理,閃閃發亮的飾條,為車艙質感再上一層樓。不過既然都是性能車了,如果可以把亮面飾版換成碳纖維壓花式,能更凸顯車艙戰鬥氣息,也不會像亮面那麼容易沾指紋跟出現太陽紋,卡灰塵也較不明顯。看起來是滿有一回事的,但在觸感上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

第二排的乘坐空間相當令我難忘,原本以為車高1米5多的掀背車,頭部空間會比較侷限,想不到設計團隊竟然把後排上方的空間往外擴,為後排乘客爭取到更多頭部空間。椅墊設計的也很有巧思,設置在底板的電池是側躺的擺放,因而降低電池包的高度,官方宣稱該電池包的高度只有11公分,比特斯拉Model 3的12.2公分還低,也比可樂罐還矮。車底板高度因此降低,這就加大後排座椅椅面與底板的距離,乘坐在後座時,腿部空間更令人感到舒適。

麂皮應該是要配通風,這樣比較透氣。可惜MG4雙前座椅只有加熱,連方向盤也都可以加熱。

麂皮應該是要配通風,這樣比較透氣。可惜MG4雙前座椅只有加熱,連方向盤也都可以加熱。

麂皮我是不討厭拉,不過連後排座椅都是麂皮,天熱時會比較悶。

麂皮我是不討厭拉,不過連後排座椅都是麂皮,天熱時會比較悶。

後排頭頂往內縮,帶來更大的頭部空間。

後排頭頂往內縮,帶來更大的頭部空間。

後排沒有冷氣出風口,取而代之的是充電口。

後排沒有冷氣出風口,取而代之的是充電口。

傾倒後算是相當平整

傾倒後算是相當平整

後廂底板可以往下降9公分,空間機能極佳。

後廂底板可以往下降9公分,空間機能極佳。

後廂底板往下移後,會有個高地落差。

後廂底板往下移後,會有個高地落差。

駕馭感受方面,一般日常使用,遵循道路速限在市區慢慢開的話,以後馬達驅動為主的NORMAL普通模式就已經夠用,同時也能讓耗能更有效率的使用。因為電動車的動力輸出更為迅速,輕輕踩下電門就能馬上感受到動力湧現,起步十分輕盈。若有爬坡需求,可以切換到SPORT運動模式,該模式下前後電動馬達都會驅動車輛,除了動力較大外,前輪的循跡性也比較好,過彎時的車身動態較平穩,與後驅時差異滿大的。動力回充無法完全關閉,因此就算開到最弱,鬆開電門還是能隱約感覺到車輛在煞車,那種感覺並不突兀,但需要一點時間習慣。開到最強需要更多時間習慣,因為電門行程的收放需要更精細,如果一下全部鬆掉,煞車力道會相當大!單踏板模式亦是如此,建議在空曠處習慣電門收放程度後再上路。

提供多樣駕駛模式,其中SONW與SPORT為較耗電的全時四輪驅動。

提供多樣駕駛模式,其中SONW與SPORT為較耗電的全時四輪驅動。

駕駛模式也可以自行調整偏好的設定

駕駛模式也可以自行調整偏好的設定

MG4 XPower採用前獨立式麥花臣搭配後獨力五連桿的懸吊設定,懸吊系統的剛性以及避震器阻尼都有著運動化調校。對於消彌不平路面的調跳表現的相當出色,不太會有令人感到不舒服的二次回彈;過彎時的支撐性也相當優異,加上掀背車的離地高度較低,以及底板上的鋰電池組讓重心較低,過彎時給人相當放心的感覺,側傾並不會太明顯。

編輯精選

加入粉絲團 加入好友 追蹤IG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請將圖片拖曳至框線內

回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