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脾氣野孩子─《Lamborghini Urus》試駕報導
具有濃厚歷史故事,或者性格鮮明的跑車與超跑品牌,在跨出原有的跑車產品線,推出新級距產品時,總容易招來外界的質疑,或者品牌本格派支持者的反對。像是《Porsche》在推出《Cayenne》與《Panamera》分別進軍性能休旅與房車市場時,還有《Lamborghini》準備發表《Urus》時都是,即使,以蠻牛為品牌象徵徽飾的義大利超跑品牌早在1986年就推出過搭載V12引擎的越野多功能車款《LM002》也不例外。但是,《Urus》展現的產品個性,還有上市至今繳出的銷售表現,卻可以讓這樣的疑慮一掃而空。
▲Lamborghini以Urus擴大自身的產品線。
不容錯認的Lamborghini
2017年年底問世的Urus,在Lamborghini的定義中,是屬於Super SUV也就是超性能SUV級距的產品,並不是性能化的休旅產品,而是休旅化的跑車產品。聽起來或許很拗口,但在Lamborghini眼中,Urus的設計核心理念仍然是以跑車為出發點,只是,把底盤拉高、加上後門與行李廂,再配合四輪驅動系統給予的越野能力,變成「實用化、多功能化」的跑車。而不是以休旅車為基礎,透過動力升級、底盤升級而來的休旅車。
不過,就外觀上來說,Urus其實保有許多Crossover Coupé,也就是一般稱為跑車化休旅或者跑旅車型的影子。揚起的肩線,搭配斜背式的車頂線條,以及豐滿的臀部,都和我們印象中的Crossover Coupé類似。只是,比起一般的Crossover Coupé,Urus的車頂要再更像後延伸,帶來更具稜角的D柱線條,搭配層次分明且豐富的臀線,讓車尾更具有揚起的氣勢。整體的線條比例來說,或許要更接近於三門掀背鋼砲的樣貌,只是Urus多了兩道後門。
而且,也具有更強烈的Lamborghini家族設計。猶如匿蹤戰鬥機一般,稜線分明的引擎蓋,搭配寬闊的前氣壩進氣口,加上向外擴張的前後輪拱,以及前葉子板鰓狀開口、深邃的肩線與腰線等,依然帶有Lamborghini家族色彩的外觀造型元素,讓Urus就像是加高、加厚的Lamborghini跑車。
科技化數位鋪陳
一如我們在Aventador以及Huracán上所能見到的,Urus的座艙設計,也是走向科技化的佈局。包括Urus在內,Lamborghini家族已經完全捨棄傳統的類比指針式儀表板,全面改用液晶螢幕取代。Urus所使用的,是尺寸達到12.3吋的液晶螢幕,並且與傳統跑車一般,將轉速表置中,而時速則是以數字方式呈現。如果,將行車模式轉換為Corsa賽道模式,更會將檔位資訊凸顯,並讓轉速表改為狀態列的方式顯示,就好似賽車儀錶板一般。
而中控台,則是幾乎將實體按鍵簡化,只留下了故障警示燈、前後擋風玻璃除霧與ESP穩定控制系統開關等按鍵,其餘的,都整合進了由上方10.1吋、下方8.6吋平面式液晶螢幕組成的Lamborghini Infotainment System III多媒體資訊整合系統中。上方的螢幕使用類似於平板電腦的操作邏輯,以方塊式的圖案將各種功能依照車輛、導航、多媒體、行動通訊等劃分為數個大項,下方則主司空調操作,還有導航系統輸入資訊的手寫板用途。
雖然全面改為觸控介面,並且使用多點觸控面板,使用邏輯與手感都接近於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不過,Lamborghini還是保留了類似實體按鍵的手感,就像是先前iPhone7導入的虛擬Home鍵,不但需要使用稍大的力道按壓,面板也會有相對的力道回饋,並伴隨有音效,確認為有效操作。加上各項圖示的位置大多都為固定,也可依照駕駛的喜愛作個性化調整,也減少了駕駛途中想要調整功能,卻必須轉頭查看的風險。
不過,Urus車內設計最具特色的,或許還是整合Anima駕駛模式選擇、排檔桿還有Ego模式調整的Tamburo車輛駕駛動態控制介面。讓Urus也同樣延續著Lamborghini近年來大量使用航太設計元素的家族風格,展現科技化與戰鬥化的座艙氛圍。而且分別使用三組拉柄,控制Anima駕駛模式、倒檔以及Ego自選模式調整等功能的整合式控制介面,中央寬大的倒檔拉柄,還可兼作為腕枕,更進一步提升操作Lamborghini Infotainment System III多媒體資訊整合系統的舒適性與便利。
機能超乎想像
一般對於Crossover Coupé的想像,大多停留在為了兼顧跑車化的線條造型,而犧牲了內部的空間,尤其是後座頭部的空間,往往會因為下切的車頂,還有較高的壓迫感。但是,Urus的後座,絕對能讓人改觀。車長5,112mm的Urus,軸距來到3,003mm的水準,與豪華大型房車同級的軸距,換來的,更同樣充裕的後座膝部空間,即使是如同筆者一般,具有177公分的身高,也能夠在後座翹腳,享受這足以媲美後座取向車款的前後椅距。
而且,雖然Urus的車高「只」有1,638mm,車頂也帶著下切的線條,但是Lamborghini刻意將乘坐點下放,以較一般SUV更為低深的車艙規劃,搭配比傳統Crossover Coupé更向後延伸再下收,類似於三門掀背的車頂造型設計,也給予相對充裕的頭部空間。以身高177公分的筆者為例,坐在Urus的後座,頭部也不會跟車頂接觸,甚至留下約一個拳頭的高度,並不會顯得壓迫。唯一會有影響的,只有側面C柱對於視野的遮蔽。
▲膝部空間不但相當充裕,頭部空間也超乎預期。
不僅如此後座乘客也可透過後座的前後滑移與椅背角度可調等功能,進一步客製化適合自己的乘坐姿勢。在Lamborghini的產品線中,Urus不僅有了後座,而且不是「象徵性」的後座,是能夠舒適且自在乘坐的後座空間。甚至還提供有整合兩組可拆式平板電腦的後座影音娛樂系統,甚至是獨立四座套件給予買家選配,Urus甚至具有足以瞄準後座買家需求的能力。
再加上基本5人乘坐時,就已來到616公升的行李廂容積,若再將後座椅背傾倒,更可以擴充至1,596公升的水準。不僅如此,在這次的試駕車上,還選配有讓取物、置物更為便利的後車廂置物套件,只需將附有止滑功能的托盤向抽屜一樣抽出,依照自己的規劃將物品擺仿妥當,再推入行李廂即可。將拖盤抽出,也能輕鬆取物,不需要在探身進入行李廂中翻找。這樣空間機能,也讓許多原先對於Lamborghini不感興趣的消費者,或者反對先生購入超跑品牌的另一半,有了願意踏進Lamborghini展間,了解Urus以及Lamborghini品牌的動機。
最靈活的大個子
當然,Urus能有如此的空間機能,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車長5,112mm、車寬2,016mm、車高1,638mm與軸距3,003mm的尺碼,與接近於目前豪華品牌7人座LSUV產品的體型。論高壯程度,絕對是Lamborhini家族裡之最,也是Lamborghini產品線中的大個子。但為了讓Urus也能具有超跑等級的性能表現,Lamborghini在引擎室內植入了4.0升V8雙渦輪增壓引擎,並且調校出650匹馬力與86.7公斤米扭力的最大輸出。搭配上8速手自排變速箱以及全時四輪驅動系統,雖然車重達到2,197公斤,0-100km/h加速僅需3.6秒就能完成,還有上看305km/h的極速表現,與當代的跑車產品相比,也完全不會遜色。
▲4.0升V8雙渦輪增壓引擎具有650匹馬力與86.7公斤米扭力的最大輸出。
而且,還配備有包括整合電子穩定控制系統、主動式防傾桿與主動式氣壓避震器的懸吊系統。搭配基本具有Strada街道、Sport運動、Corsa賽道、Neve雪地等4種模式,並可選配Sabbia沙地與Terra越野等兩種越野模式的Anima駕駛模式選擇系統,再加上能獨立調整動力傳輸、轉向系統與懸吊系統的Ego自選模式,以及四輪扭力分配系統還有四輪轉向系統,要讓Urus有更為全面的操控表現。
▲Anima標配Strada街道、Sport運動、Corsa賽道、Neve雪地等4種模式,Sabbia煞地與Terra越野兩種模式為選配。
撇開所有的數據,發動引擎,撥動換檔撥片進入D檔,在預設的Strada公路模式下,雖然個性較為溫馴,86.7公斤米的扭力並不會在點下油門的剎那全數釋放,但設定偏向低轉速扭力輸出的4.0升V8雙渦輪增壓引擎,還是能更輕鬆的將這大個子帶動向前。而且,幾乎感覺不到這是一具渦輪增壓引擎,有著相當線性且順暢的輸出。再加上舒適的懸吊反應,這時候的Urus,就像是一輛視野更好的豪華房車。同時,還配有LRS後輪轉向系統,讓車型龐大的Urus具有僅5.9公尺的迴轉半徑,還讓Urus更為親和。
但轉入Sport運動,或者Corsa賽道模式,不但儀錶板的配色與顯示模式改變,排氣聲浪也轉為更加激情,仿彿再低聲訴說,這才是Urus真正的個性。確實,更靈敏的油門反應,還有刻意延後的換檔時機與加快的檔位切換速度,頓時間會有種駕駛自手排車款錯覺。再加上主動式防傾桿對於側傾的抑制,與LRS後輪轉向系統的幫助,就算在急彎甚多的山路中,重心較高的Urus也可靈活的面對。不管是側傾的抑制,或者車尾的靈活度,要說Urus像是性能鋼砲或者跑車也都不為過。
雖然,Urus是Lamborghini目前產品線中唯一的SUV產品,但在舒適、機能之外,Lamborghini也如同當初設下Super SUV級距所發出的豪語,「這是一輛休旅化的超級跑車」在Urus上其實忠實的呈現。這承襲Lamborghini蠻牛廠徽的Super SUV,不但保留了超跑的性能與操控表現,更有了實用的機能與豪華舒適。對於Lamborghini而言,也是擴大消費客層與銷售量的契機。
▲Urus的表現,確實符合Super SUV的原始定位。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Kia EV6 GT》賽道體驗|甩得過癮 煞得住你
-
《Skoda Enyaq Coupe RS》試駕報導|聰明的跑旅車!少了點性能味 更多的是舒適與貼心
-
《Mazda CX-5 25T Retro Sports Edition》試駕報導|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造車工藝 現在入手正是時候
-
2024年式《Defender 90 D300 X-Dynamic HSE》試駕報導|直六引擎輸出升級有感 配備更有誠意 更適合都會叢林
-
《Toyota Corolla Altis GR Sport 2.0》試駕報導|更運動化的國民車 油耗與運動化間最完美的平衡
-
《Range Rover Sport》黯影版 試駕報導|眾多特仕車中 這台最超值
-
小改款《BMW X6 M60i》試駕報導|文得很穩 武得很忤 科技感大幅升級
-
Volvo XC90 Recharge T8|舒適奢華LSUV 捨我其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