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篇|旗艦純電休旅《BMW iX》沒有米漿味? 試駕後:是時候放下對引擎的堅持
少了熟悉的引擎,想必大家都想知道BMW投身電動車研發後是否還能延續過往的駕駛樂趣,關於這一點只能說從i3到iX,這段練功時間雖然漫長但BMW並沒有停下腳步,仍精益求精努力開發出全新第5代eDrive動力科技,將電動馬達、動力控制模組與變速系統整合為緊密的單體結構,搭配以模組化概念設計且具備更高能量密度的400V鋰電池組。
相關報導: 靜態篇|旗艦純電休旅《BMW iX》沒有米漿味? 試駕後:是時候放下對引擎的堅持
雖然這次試駕的iX xDrive40搭載容量為76.6kWh的鋰電池組,不及其他兩款車型的111.5kWh,但靠著成熟的電能管理機制例如可自動控制回充強度的主動式動能回充系統,其續航力表現其實比想像中還出色,在放電頻率最高的高速公路上仍可有效減緩電力消耗。
iX xDrive40搭載容量為76.6kWh的鋰電池組,並配備可自動控制回充強度的主動式動能回充系統。
觀察當天從台北開到宜蘭壯圍的續航里程變化,出發前儀表上顯示的可行駛里程為392公里,在開啟Efficient節能模式、高速使用ACC定速90km/h的情況下,到達目的地宜蘭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的可行駛里程為376公里,等於一路上只消耗16公里,但實際上這段路程 (加上開錯路) 一共開了65.3公里,如果再把當天包括試車移動、停車拍攝、回到台北還車的所有距離算進去,總計開了135.4公里,用了8.6度電,儀表上顯示的可行駛里程則剩下275公里,扣掉出發前的392公里等於一共消耗117公里,還是遠低於實際行駛距離,更不用說為了測試iX的加速能耐,中間還有一段時間是在Sport運動模式下行駛,加快了電力消耗速度。
出發前儀表上顯示的可行駛里程為392公里。
一路上開啟Efficient節能模式、高速使用ACC定速90km/h。
到達目的地宜蘭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的可行駛里程為376公里。
回台北還車後總計開了135.4公里,用了8.6度電,平均每度電可開5.5公里。
如果用平均每度電可開5.5公里乘於電池總容量76.6kWh來推算,iX xDrive40的實際續航里程可能跟能源局依據WLTP測試規範所公布的425公里相差不遠,對照過去i3的表現,全新第5代eDrive動力科技的進化幅度確實是讓人相當驚豔。
iX xDrive40的實際續航里程可能跟能源局依據WLTP測試規範所公布的425公里相差不遠。
在動力表現上,iX xDrive40的最大輸出設定在326匹、64.3公斤米,雖然跟iX xDrive50的523匹、78公斤米有段差距,但老實說就算開過M Power等級的BMW車款,只要體驗過開啟Sport運動模式下的瞬間加速感,應該還是會對iX xDrive40的狂暴程度感到不可思議,甚至不敢掉以輕心,如果不要求續航力一定要超過500公里,其實真的沒必要直上iX xDrive50或是iX M60。
iX xDrive40的最大輸出設定在326匹、64.3公斤米。
在Sport運動模式下的瞬間加速感讓人不敢掉以輕心。
此外,在Sport運動模式下還可以進入細部設定選單調整驅動系統、動態駕駛 (即電子輔助系統)、轉向系統及駕駛座兩側包覆性,同時預設會關閉車道偏離時的轉向介入,開啟動態牽引控制系統允許進行更激烈的操駕,比較可惜的是試駕車並未選配電子懸吊系統無法進一步調整避震器阻尼。
My Modes駕駛模式可分成Personal個人專屬、Sport運動及Efficient節能模式。
在Sport運動模式下可以調整驅動系統、動態駕駛 (即電子輔助系統)、轉向系統及駕駛座兩側包覆性。
即便如此,靠著平均擺放於底盤中間的高壓電池組降低車身重心,用力開起來操控性還是很到位,靈活的動態表現很難想像這是一輛車長將近5米、車重將近2.4噸的大型純電休旅,而且在加速過程中還會聽到由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得主Hans Zimmer特別為BMW電動車創作的專屬動能音效,就算聽不到引擎聲浪還是能感受到帶點科幻的熱血氛圍。
靈活的動態表現很難想像這是一輛車長將近5米、車重將近2.4噸的大型純電休旅。
據了解目前iX車系的接單早就已經突破一千張,其中以iX xDrive50的接單比例最高,候車時間也最長,iX xDrive40雖然不如iX xDrive50搶手,但受限於原廠產能一樣有缺車的問題,更何況以iX xDrive40開價320萬元來看,相同的預算只能買到搭載2.0升四缸柴油引擎的X5 xDrive 25d旗艦版,還買不到搭載3.0升直六渦輪汽油引擎的X5 xDrive 40i或是X6 xDrive 40i,相較之下iX xDrive40似乎還比較超值,唯一需要考慮的應該是要如何說服自己放下對引擎的堅持。
目前iX車系的接單已經突破一千張,但受限於原廠產能一樣有缺車的問題。
回頭再看: 靜態篇|旗艦純電休旅《BMW iX》沒有米漿味? 試駕後:是時候放下對引擎的堅持
延伸閱讀:
- 等了36年終於等到M3旅行車! 《BMW M3 Touring》確定採自排四驅配置、零百加速只需3.6秒
- 《BMW》旗下入門純電休旅《iX1》首度登場 首波發表雙馬達四驅車型、輸出上看313匹
- 255萬就能買《BMW》純電轎跑《i4》 豪華品牌即將打亂電動車行情?
動力型式
純電動車(BEV)
馬達最大馬力
-
馬達最大扭力
-
滿電續航
WLTP: - NEDC: -
驅動型式
四輪驅動
變速系統
前輪懸吊
雙A臂
後輪懸吊
多連桿
煞車型式
前後碟煞
輪胎尺碼
前:255/50 後:255/50
車型
大型休旅車
車身座位
5門5人座
車長
4953 mm
車寬
1967 mm
車高
1695 mm
車重
2365 kg
軸距
3000 mm
標準行李箱容量
500-1750 L
項目
標配
選配
備註
雙前座正面氣囊 ● - 雙前座側面氣囊 ● - 車側氣簾 ● - 後座側面氣囊 ● - ISO FIX兒童安全座椅固定裝置 ● - ABS防止煞車鎖死系統 ● - 循跡控制系統 ● - 車身動態穩定控制系統 ● - 胎壓偵測 ● - 上坡起步輔助 ● - 自動駐車系統 ● - 駐車雷達 ● - 倒車顯影 ● - 360度環景攝影
項目
標配
選配
備註
頭燈光源 ● - LED 自動啟閉頭燈 ● - 晝行燈 ● - LED LED尾燈 ● - 電動收折後視鏡 ● - 鋁圈 ● - 21吋 天窗 ● - 全景式玻璃車頂 電動尾門 ● - 自動雨刷 ● -
項目
標配
選配
備註
座椅材質 ● - 真皮 駕駛座電動調整 ● - 附記憶功能 副駕駛座電動調整 ● - 附記憶功能 電動腰靠 ● - 雙前座 按摩座椅 ● - 駕駛座 前座中央扶手 ● - 後座中央扶手 ● - 後座分離式座椅 ● - 4/2/4分離 後座出風口 ● - 方向盤材質 ● - 真皮 方向盤換檔撥片 ● - 定速系統 ● - 空調系統 ● - 四區恆溫 自動防眩後視鏡 ● - 抬頭顯示器 ● -
項目
標配
選配
備註
項目
標配
選配
備註
盲點偵測 ● - 車道偏移警示 ● - 車道維持 ● - 主動式巡航 ● - 自動煞車 ● - 倒車自動煞車 ● - 自動停車 ● - 駕駛疲勞偵測 ● - 自動駕駛輔助 ● -
項目
標配
選配
備註
中控螢幕尺寸 ● - 14.9吋 觸控式螢幕 ● - 衛星導航 ● - 智慧型手機連結 ● - 揚聲器 ● - 18支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小改款《Nissan Sentra》尊爵BOSE版 試駕報導|誠意十足 科技感&便利性有感升級
-
《Mazda CX-30 20S Retro Sports Edition》試駕報導|結合轎跑和休旅的完美組合
-
《福斯商旅 ID.Buzz LWB Pro S》試駕報導|動力&置物空間都超充足 滿足七人的純電廂型車
-
新世代《Suzuki Swift》試駕報導|省油 大空間 更加務實的都會進口小車
-
LUXGEN n⁷ LR長程版 再遠都陪你去
-
《Mazda3 20S Retro Sports Edition》試駕報導|內外裝質感領先同級 同樣90萬內 何不選日本進口掀背車?!
-
《Peugeot 2008 Hybrid GT Pack Cielo》試駕報導|帶電小獅王 省油省稅省荷包
-
《Mercedes-AMG E 53 HYBRID 4MATIC+》試駕報導|油電雙棲!最貼近商務與家用的AMG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BMW蟬聯全球豪華品牌銷售冠軍 2024年銷量創新高 連續3年稱霸台灣純電豪華市場 強勁純電與高性能巔峰之作 引領時代新駕馭
-
「BMW品牌體驗店」盛大進駐NOKE忠泰樂生活 前衛設計美學融合頂尖科技 打造頂級新生活體驗
-
跟進Toyota!BMW也將在這時推出氫氣能源車!
-
中國推出長軸版BMW X3|豪華度直逼X5
-
BMW iX1 將新增 eDrive20 xLine 車型,入手價下修至 199 萬元
-
限量50台的超美BMW敞篷車已全數完售|致敬過往融合現代的藝術品
-
大改款《BMW X3》汎德接單價279萬元起 首次提供直6引擎的M50 xDrive車款 鎖定Benz GLC與Audi Q5
-
小改款BMW M2 追加手排車 跑更快 更多彩 全車系375萬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