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底子不怕較量─新世代《Subaru XV 2.0i-S》試駕,動態篇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在上一篇試駕報導中,我們為大家介紹了關於新一代《Subaru XV 2.0i-S》的 設計、配備及空間表現,接下來將進入到實際上路後的動態表現。
如同現行 Impreza車系,正式邁入第3代的《XV》,其實最大的產品革新在於全新開發的SGP模組化底盤結構,其次則是導入缸內直噴技術的2.0升水平對臥四缸自然進氣引擎。因此為了讓前來試車的媒體有更深刻的體驗,主辦單位台灣意美汽車在舉辦發表會的同時,特地在南港展覽館旁精心規劃了三種不同的試駕場地,另外還找來當紅的小休旅Mazda CX-3、Honda HR-V一起較量,讓在場媒體可以從中了解到新一代《XV》的過人之處。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當然,在公佈上場測試的心得之前,不免俗還是得先攤開規格數據,說明一下XV改款後的差異。首先在動力部分,基於市場區隔,國內所引進的新一代XV延續以往作法,搭載一具2.0升水平對臥四缸自然進氣引擎,而這具原廠代號為FB20的新引擎,除了增加缸內直噴技術外,內部亦有高達80%的零組件經過重新設計,能有效減輕引擎本體重量,帳面輸出也從上一代的150ps/6,200rpm、20kgm/4,200rpm,小幅提升至156ps/6,000rpm、20kgm/4,000rpm。
圖片來源:King Autos
此外,對於負責銜接動力的Lineartronic CVT無段自排變速系統,原廠同樣重新調整齒比範圍,切換到手動換檔模式後,檔位模擬也由過去的6速增加到7速,可透過位於方向盤兩側的換檔撥片來進行升降檔;同時為了改善操控性、提供較為直接的轉向反應,新一代XV特別將原本為14:1的轉向齒比修改成13:1,再搭配大幅提升的車體剛性以及進一步降低的底盤重心,甚至還比照Forester增設整合引擎輸出、變速箱齒比、對稱式全時四輪傳動系統、陡坡緩降控制系統的X- Mode模式,進而在面對Off-road環境時能夠適時強化脫困能力,關於這方面的表現,我們在試駕當天也有深刻的體驗。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依照不同場地,此次主辦單位一共規劃了三個關卡,其中第一個關卡主要在於強調新一代XV的脫困能力,因此試駕時將全程開啟X- Mode模式,讓ATS主動式扭力分配系統自行調整前後扭力的分配比例;在現場人員的引導下,一開始我們緩緩將車開上一座平台,接著停在上坡道的頂點前,讓前後各一只驅動輪壓在滾輪上產生打滑的現象,這時系統偵測到之後便會重新分配扭力比例,使車輛能夠順利通過,整個作動過程相當迅速,並沒有出現進退不得的問題。
圖片來源:King Autos
而通過之後進入下坡時,X- Mode模式會自動開啟內建的HDC陡坡緩降控制系統,使車輛維持在預設的時速慢慢開下坡道,駕駛不需踩剎車只要專注於控制方向盤即可,對照過去需要以點放煞車來完成陡坡緩降的複雜技巧,有了HDC陡坡緩降控制系統的輔助確實要輕鬆不少。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繼續前進到另一處同樣考驗扭力分配的平台,在這裡由於平台擺放的位置不同,因此行經時會產生高低落差,使車輛懸空只剩下左前輪與右後輪保有足夠的抓地力,這時候除了能感受到系統重新分配扭力比例外,同時也可體會到SGP底盤結構所帶來的優異剛性。相同地,在通過接下來的顛簸沙土路面時,新一代XV依舊仰賴於SGP底盤結構,有效吸收來自路面的震動、抑制車體搖晃,使得乘坐品質並未受到顛簸影響而讓人有太多的不適感,整體舒適度明顯優於前代車型甚至是其他日系小休旅。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完成第一個關卡的挑戰,接著主辦單位便安排媒體進入到大家所期待的第二個關卡-沙地體驗區。在這個關卡,新一代XV不僅將行駛於濕滑的沙土路面,同時還得面對叉路障礙、繞圈及繞錐測試,而且為了讓大家有個比較的對象,現場還準備了一部Mazda CX-3,雖然驅動方式不同 (CX-3為前驅)、尺碼也小了一號,但畢竟測試的目的在於突顯前驅與四驅的操控差異度,因此其他像是動力、空間的比較便不在本文的探討之內。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首先第一趟開著XV上場,在對稱式全時四輪傳動系統的輔助下,其實很快就能感覺到四只驅動輪都能維持在應有的路線上,即使路面再濕滑或是車速再快,ATS主動式扭力分配系統也都能在預設前60%、後40%到最高前50%、後50%的扭力比例分配範圍內,迅速幫驅動輪找回抓地力,減少打滑的現象。不僅如此,如果在過彎時刻意加大轉向角度並加深油門,其車尾仍然會向外滑移,但一旦扭力後送,後輪很快就會跟上前輪的腳步回到應有路線,整個過程算是相當受控且安心。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相較之下,前驅設定的CX-3在彎道中便無法如此愜意,少了後輪的推動車尾常不自覺往外甩,當下只能收回油門、反打方向盤來修正路線、避免失控。雖然如此,但經過兩三趟測試之後,CX-3拜懸吊行程較短、車身尺碼較小所賜,其實重心的轉移頗為迅速,側傾幅度也比XV來得輕微,只要熟悉前驅設定的慣性後,很快就能掌握到出入彎的節奏,就駕駛樂趣而言仍是讓人印象深刻。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最後來到由潑油鐵板、潑油路面所構成的第三個關卡-鐵板體驗區,跟上一個關卡一樣,這一關也有安排比較的車輛,而且是目前市面上最熱門的Honda HR-V,測試項目則包括濕滑路面、繞錐及S型彎道,藉此讓大家從中體驗到四驅系統與SGP底盤的優勢。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儘管該關卡出發時必須先通過一塊濕滑的潑油鐵板,接著再行駛於潑油路面上進行過彎、繞錐等動作,但整趟下來XV幾乎沒有出現太多的打滑現象,即便有也只是後輪稍微撇了一下,與先前不斷灑水的沙土路面相比,受控的程度明顯更高,因此可以在進入彎道前放膽加速,繞錐的速度也可以略為提高。不過比較可惜的是,雖然XV依然保有優異的循跡性,但卻也受限於四驅系統所帶來的車重,起步加速的一瞬間並沒有比HR-V輕快,其次則是CVT變速箱的傳輸特性,影響到加速力道的回饋,使得拉轉時總是會有種力有未逮的感受,這部分同樣採用CVT變速箱的HR-V也無法避免。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另一方面,從壓過鐵板到S型過彎,其實一路上都可以發現XV不僅車身剛性遠優於HR-V,組裝品質也略勝一籌,完全表現出不同檔次的價值,雖然售價上有著不小的差距,但如果預算許可的話,或許直上XV才能夠真正了解到「物有所值」的道理。
影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Toyota Corolla Altis GR Sport 2.0》試駕報導|更運動化的國民車 油耗與運動化間最完美的平衡
-
《Mazda CX-60 25S Elite Plus》試駕報導|國產價格就能擁有同級唯一後驅駕馭樂趣
-
《福斯商旅 ID.Buzz LWB Pro S》試駕報導|動力&置物空間都超充足 滿足七人的純電廂型車
-
《Mini JCW Countryman ALL4》試駕報導|最有溫度的性能車 8種駕駛模式 各個溫暖你心
-
《Mazda CX-60 33T AWD Premium Sport》試駕報導|台灣暢銷的縱置休旅車 直六引擎魅力無法擋
-
《MG4 旗艦版》試駕報導|少了前軸馬達 車屁股很好動
-
日系小車首選!SUZUKI 新世代ALL NEW SWIFT配備精進大解密
-
汎德《BMW F70 M135 xDrive》試駕報導|科技感滿點的小鋼砲 五官大滿足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Subaru》小額調漲配備更佳 《Forester》森林人2024年式霸氣登場
-
《Subaru》3月再推出優惠購車方案|雙休旅最高補助10萬元
-
《Subaru》義大利推出性能版《BRZ 峠》
-
2025年1月購車優惠|SUBARU全車系96.8萬起 全新25年式首曝光 新春試乘抽好運!
-
意美汽車文宣流出|《Subaru WRX》黑化特仕車 9月7日上市
-
2024年9月購車優惠|《Subaru Solterra》史上新低 比前驅《Toyota bZ4X》還親民 CROSSTREK 下殺百萬內 FORESTER 降10萬
-
墨西哥即將上市手排版Subaru WRX Wagon
-
EyeSight版手排車|《Subaru BRZ STI Sport》日本正式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