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d Mustang Mach-E》試駕報導|純電動力比V8引擎更有趣 考驗駕駛人黃金右腳的收放能力

 

Ford Mustang Mach-E中階雙馬達四驅Premium車款,接單價248萬元起。正式售價預計2023年11月公布。

Ford Mustang Mach-E中階雙馬達四驅Premium車款,接單價248萬元起。正式售價預計2023年11月公布。

Ford Mustang Mach-E,延續經典美式肌肉車精神,帶領品牌進入純電世代的全新車款。對消費者來說,是一款空間機能、駕駛坐姿比傳統美式肌肉車還大且遼闊的電動車;四門與斜背的設計,讓它更適合家用。唯一沒變的是動力輸出與動態的感受,儘管這次試駕的是中階雙馬達四驅Premium車款,但仍可感受到偏向硬派的美式風格。

雙色斜背,彰顯其跑格。

雙色斜背,彰顯其跑格。

這次試駕車款非台灣市售版,因此車機系統無法顯示繁體中文,內建的導航也非國內圖資,OTA線上更新目前還在跑認證程序。之後市售車款將會更在地化,以貼近消費者使用習慣。唯一不變的是前輪拱上的黃色反光飾板,基於品牌最新的One Ford戰略,模具只開一種,所以全球車款都長得一樣。目前首批300輛與之後追加的150輛都已售罄,就期待2023年11月的上市發表會時,福特六和還會帶給我們什麼驚喜。\

車頭採封閉式仿水箱護罩飾板,上面有著一匹奔騰駿馬。

車頭採封閉式仿水箱護罩飾板,上面有著一匹奔騰駿馬。

外觀上,除了前擋風玻璃上方有個Ford橢圓形廠徽外,其餘之處全都換上駿馬奔騰的Mustang專屬徽識,讓人一看到這輛車,下意識地就喊出「野馬!」。車頭與車身同色的仿水箱護罩飾板,增添幾分科技感,兩側狹長型頭燈內的三立柱日行燈,靈感源自六代Mustang的日行燈。車側可見Ford Mustang Mach-E延續Mustang高腰線設計,在跨界的設定下,讓後輪拱的爆龜看起來更有份量。車尾45度角是最能展現這輛車力與美的視角,斜背的造型,宣示著它不是傳統休旅車,車頂B柱後的雙色塗裝,讓它看起來更具跑格。三立柱的尾燈,同樣是Mustang經典設計要素之一。

這角度看上去,散發著濃厚跑格,一點都不像休旅車。

這角度看上去,散發著濃厚跑格,一點都不像休旅車。

車身尺碼4,728×1,881×1,624mm。車門沒有把手,帶來更優異的風阻係數。

車身尺碼4,728×1,881×1,624mm。車門沒有把手,帶來更優異的風阻係數。

足下踩著19吋亮黑鋁圈,尺碼225/55 R19,裡面的對向四活塞卡鉗十分搶眼。

足下踩著19吋亮黑鋁圈,尺碼225/55 R19,裡面的對向四活塞卡鉗十分搶眼。

Ford Mustang Mach-E車身尺碼為4,728×1,881×1,624mm,比七代Mustang(4,800*1,915*1,397mm)還來的短且窄,個人覺得這樣的車身比例看起來相當協調。1米6的車高讓乘客更容易上下車,進入地下室不再需要留意限高標示,實用性大大加分。使用上比較需要留意的是車門,改用電子式車門「按鍵式開關」,車門把手小小一個,且只有雙前門有,開關門時較沒施力點,需要點時間適應。特別是沒有把手的後門,大熱天開關門時別摸到板金,不然滿燙的!B柱上有數字鎖,讓你沒(不用)帶鑰匙也能開啟車門。

車外全都是電控式車門開關,雙前門附有小巧玲瓏的車門把手。

車外全都是電控式車門開關,雙前門附有小巧玲瓏的車門把手。

車內採用物理式車門開關

車內採用物理式車門開關

車內布局相當精簡,取消了大量實體按鍵,按鍵最多的地方莫過於方向盤。中控台以冷氣出風口為界線,營造出上下分離的視覺感受。冷氣出風口上方為整條的B&O音響,下方則以類碳纖維及皮質飾板修飾,帶來觸覺與視覺的多層次感受。全車系標配的全景玻璃車頂,同樣帶來頭部多層次感受,儘管官方宣稱這塊玻璃已經經過專屬塗層處理,能隔絕車外紫外線與部分熱源,是的!只有部分熱源,大太陽底下開車仍覺得有點熱 ,建議車上準備一頂帽子。車頂玻璃為車艙帶來極佳的通透性,讓後排乘客的車內視野更遼闊,貼上隔熱紙有點可惜。另一個可惜之處在於,全車系都沒有提供座椅通風。

中控台以冷氣出風口為分界,上方為喇叭,下方採用多種材質堆疊,營造奢華感。

中控台以冷氣出風口為分界,上方為喇叭,下方採用多種材質堆疊,營造奢華感。

橫向10.2吋數位儀表,少了外框包覆,略顯單薄。不過上面的資訊仍相當豐富,畫質清晰,字體大小宜於判讀,更重要的是,不會影響駕駛視線。

橫向10.2吋數位儀表,少了外框包覆,略顯單薄。不過上面的資訊仍相當豐富,畫質清晰,字體大小宜於判讀,更重要的是,不會影響駕駛視線。

直立式15.5吋中控螢幕,畫質細膩,頁面間切換的過程能在順暢些會更好。車機系統為最新的SYNC 4A。

直立式15.5吋中控螢幕,畫質細膩,頁面間切換的過程能在順暢些會更好。車機系統為最新的SYNC 4A。

電量資訊一目瞭然

電量資訊一目瞭然

受惠於電動車專用平台,與直逼3米的軸距(實為2,984mm),車內乘坐空間相當寬裕,後排腿部空間相當大,頭部空間受限於斜背造型,越顯侷促,但因其透明車頂,在視覺上的感受是相當開闊的。前排座椅相當舒適,發泡棉軟硬適中,激烈操駕時會覺得包覆性不是那麼好。但後來想想,頂規GT版的運動化座椅,看起來包覆感極佳,但卻因此少了具降低雙前座乘客相互碰撞的氣囊,那還是氣囊比較重要。

雙前座相當舒適,並有防止前座乘客相互碰撞的氣囊。

雙前座相當舒適,並有防止前座乘客相互碰撞的氣囊。

後座膝部空間寬裕,因斜背造型,頭部空間較剛好。

後座膝部空間寬裕,因斜背造型,頭部空間較剛好。

玻璃式車頂,為車內帶來良好的採光。

玻璃式車頂,為車內帶來良好的採光。

旋鈕式排檔機構,P檔在最左邊,而非按鍵式。

旋鈕式排檔機構,P檔在最左邊,而非按鍵式。

雙層式中船,上方左邊為手機無線充電座,下方為寬大的置物空間。都附有防滑材質,車輛行駛間東西不易滑動。

雙層式中船,上方左邊為手機無線充電座,下方為寬大的置物空間。都附有防滑材質,車輛行駛間東西不易滑動。

後行李廂標準容積519公升,將6/4分離的後排椅背全數傾倒後,來到最大的1420公升。後行李廂平整度佳,也具備電動尾門。全車系的車頭都有個100公升的置物空間,這原本只會出現在中置引擎車款上的配備,雙馬達四驅的Ford Mustang Mach-E也有了。此外,因為少了引擎,開啟時不再怕燙到手。

後尾廂相當深,將6/4分離的後排座椅椅背傾倒後,底板相當平整。

後尾廂相當深,將6/4分離的後排座椅椅背傾倒後,底板相當平整。

前方置物空間達100公升,可放置隨身包包。並具排水功能,放置冰冷的飲料也相當適合。

前方置物空間達100公升,可放置隨身包包。並具排水功能,放置冰冷的飲料也相當適合。

這次試駕車款為中階雙馬達四驅的Premium,綜效輸出368匹/59.1公斤米。油門輕踩便能感受到源源不絕的動力蜂擁而來,起步相當輕快,個人覺得節能取向的Whisper駕駛模式的動力輸出,以市區代步或全家出遊就已經相當夠用。另外,這輛車也提供了模擬音效,降低電動車的失速感,但個人覺得小可惜的是,這音效並不是引擎聲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煞車系統,相當敏銳,輕踩即可帶來強大的煞車力道。輸出與煞車力道都相當兇猛,這時就考驗駕駛黃金右腳收放的功力了。

One-Pedal單踏板模式,不能調整煞車力道。個人覺得該模式下的煞車相當線性,易於掌握,只不過運用邏輯與踩煞車踏板不同,它是鬆開油門踏板,這需要一點時習慣。避震器阻尼偏硬,路感相當清晰;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十分令人放心。低速過彎時,礙於2.2噸的車重,與直逼3米的軸距,略能感受到重心的轉移。

Ford Mustang Mach-E無論是外觀,或是駕駛感受,個性都相當鮮明,在眾多家用取向電動車中顯得十分出眾。想駕馭這匹純電野馬,考驗著駕駛人的黃金右腳收放功力。台灣車款的續航里程有待能源局公布,AC直流電充電規格為Type 2,DC直流電為CCS2,充電功率最大支援到150kW。目前福特六和與特爾電力合作,預計會於今年第四季陸續完成14個快充據點。

充電口在左前葉子板,規格為CCS2與Type 2。

充電口在左前葉子板,規格為CCS2與Type 2。

編輯精選

加入粉絲團 加入好友 追蹤IG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請將圖片拖曳至框線內

回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