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到懷疑人生 ─ 2019年式《Mazda MX-5 RF》試駕報導
有時候常常在想,如果我沒結婚、沒生小孩還可以存點錢的話,是不是就可以放下家庭包袱,去選擇一輛只適合當玩具的雙座小跑車,然後拉風地打開車頂,享受一路上被人注視的優越感。
坦白說,在試駕《Mazda MX-5 RF》之前,過去也曾試過不少只重樂趣、不求實用的車款,但由於車價高攀不起,所以多半只能默默跟自己說:「試完就好,不要想太多。」不至於像《Mazda MX-5 RF》一樣,讓人開到懷疑人生。
▲同價位之內很難找到像MX-5如此有趣的小跑車。
今年2月中才在 台灣開放接單的2019年式MX-5,除了首度新增一款搭載6速手排的MX-5軟頂車型,針對統一搭載的2.0升Skyactiv-G四缸自然進氣引擎,也進行了大幅度修改,修改內容包括加大節氣門、擴大進排氣口徑、修改排氣端形狀,同時還換上輕量化設計的活塞、連桿及曲軸來減輕重量,接著再搭配高角度凸輪軸與雙質量飛輪以對應更高的轉速極限。
▲2019年式MX-5針對2.0升Skyactiv-G四缸自然進氣引擎進行修改,使最大輸出提升至184匹、20.9公斤米,斷油轉速也從6,800轉拉高到7,500轉。
從帳面數據來看,這具2.0升Skyactiv-G四缸自然進氣引擎經過升級後,不僅最大馬力從160匹增加到184匹,峰值轉速也從6,000轉延後至7,000轉,而斷油轉速更從6,800轉拉高到7,500轉,顯示出高轉速域的活躍程度。至於最大扭力雖然僅從20.4公斤米小幅增加至20.9公斤米,但峰值轉速從4,600轉降低至4,000轉,有助於改善中低轉速域的加速力道,推動小幅減輕到1,137公斤的空車重仍是相當愜意。
動力規格 | ||
車型 | 舊年式MX-5 RF | 新年式MX-5 RF |
排氣量 | 1998c.c. | 1998c.c. |
缸徑/衝程 | 83.5mm x 91.2mm | 83.5mm x 91.2mm |
壓縮比 | 13:1 | 13:1 |
最大馬力 | 160ps/6000rpm | 184ps/7000rom |
最大扭力 | 20.4kgm/4600rpm | 20.9kgm/4000rpm |
車重 | 1143kg | 1137kg |
當然,如果跟渦輪引擎相比,這具自然進氣引擎的低速反應恐怕還是少了點激情,不過隨著轉速攀高,就能漸漸感受到引擎轉速直衝紅線區的潛力。記得一開始試駕MX-5 RF的時候,由於只是掛在D檔下行駛,並沒有深刻感受到動力進化後的差異,直到開啟Sport模式後才有了相對活潑的加速表現,也就是說要激發這具自然進氣引擎的潛力,必須透過拉轉來壓榨輸出,大約越過4,000轉之後就能進入到輸出的甜蜜帶,此時刻意調校的排氣聲浪也會伴隨著轉速從低沉轉為高亢。
▲要激發這具自然進氣引擎的潛力,必須透過拉轉來壓榨輸出,大約越過4,000轉之後就能進入到輸出的甜蜜帶。
上到山路之後索性將變速箱切換成手動模式,此時發現這具Aisin提供的6速手自排變速箱,在手動模式下其實可以直接拉到斷油,而且因為斷油轉速延後,降檔的保護機制也跟著減少,比起Sport模式的自動換檔邏輯還要更加激情,在山路上減速入彎、加速出彎全程只需動用2、3檔,即可感受到那種從4,000轉一路拉到7,000轉之後再升檔的加速快感。當然,如果想要更熱血一點,這次台灣馬自達也準備了配上6速手排變速箱的MX-5軟頂車型,少了扭力轉換器所造成的動力耗損,能不能帶來不一樣的駕駛感受?這部分我們將在另一篇試駕報導中為大家揭曉。
▲這具6速手自排變速箱,在手動模式下可以直接拉到斷油,而且因為斷油轉速延後,降檔的保護機制也跟著減少。
除了動力及傳動系統上的差異,2019年式MX-5全車系其實還有一項滿重要的改變,也就是原本只有上下可調的方向盤終於加入可前後伸縮的調整機能,雖然前後伸縮幅度僅有30mm,但對於坐在狹小座艙裡的駕駛而言已經足夠,至少不必再為了遷就方向盤而犧牲腿部的伸展空間,座椅往後退之後長途乘坐也會比較舒服。
此外,雖然新舊年式MX-5的內裝差異之處相當有限,但仔細觀察仍可發現中控台上方的7吋觸控螢幕的外框造型有些不同,霧銀邊框也變成亮黑色邊框,其次則是中控台下方的USB插孔,其中一個旁邊多了手機指示符號,可用來連接iPhone等智慧型手機開啟Apple CarPlay或Android Auto功能,而且不必加價選配。
同樣不必選配即可擁有的還有ALH智慧型頭燈,這項配備可依照車速、週遭亮度與前方車輛自動調整照明光型,並分成防眩遠光模式、廣角近光模式、高速模式三種,比起過去所使用的HBC遠近光燈自動調節系統及主動式轉向頭燈還要更加聰明便利,其他像是LDWS車道偏移警示系統、BSM盲點偵測系統附RCTA後車警示功能、電子防眩後視鏡等主動安全也都被列為全車系標準配備,唯獨日規車型所新增的SCBS主動預警煞車系統、DAA駕駛疲勞警示系統、AT油門誤踩抑制系統、TSR交通號誌辨識功能仍然未出現在配備清單中,不免有些可惜。
但如果只是想體會那種隨心所欲的駕駛樂趣,彌補年輕時未能及時行樂的遺憾,關於配備多寡的問題其實也不用太在意,好好開車就對了!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Mazda CX-60 33T AWD Premium Sport》試駕報導|台灣暢銷的縱置休旅車 直六引擎魅力無法擋
-
《Range Rover Sport》黯影版 試駕報導|眾多特仕車中 這台最超值
-
Gogoro Cross試駕出爐|跨界靈活兼具的新機種
-
小改款《Range Rover Velar P250 Dynamic SE》試駕報導|科技感UP 延續越野DNA
-
小改款《Kia Sorento》Turbo Hybrid AWD 試駕報導|全新油電四驅 越野能力再提升 內外觀進化程度堪比大改款
-
大改款《Skoda Kodiaq》試駕報導|貼心設計 科技配備大幅進化 力保不失台灣最賣七人座休旅車寶座
-
《Mazda CX-30 20S Retro Sports Edition》試駕報導|結合轎跑和休旅的完美組合
-
Hyundai Venue小改款試駕報導|LV.2真的實用
3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