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獻媚,魂動不已《Mazda CX-3 Sky-D 1.5》日本試駕(上)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2015年12月2日,台灣馬自達汽車公佈Mazda CX-3 Sky-D 1.5車型預接單價時,筆者正隨著台灣馬自達汽車浩浩蕩蕩地前往日本九州阿蘇火山一帶,準備與CX-3展開這段特別的試駕旅程,之所以用特別來形容除了是遇到突然造訪的冷氣團,讓大夥在零下1度、下著小冰雹狀況下試車,也因為第一眼見到CX-3時對它車型尺碼感到好奇,還有預接單價公佈後引起的熱烈討論,都是勾起我們仔細一探的動機。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或許不少人將CX-3視為一輛小型SUV,但以空間表現而論其難以撐起SUV車格,因此台灣馬自達在試駕初開宗明義表示,將CX-3定位為一輛「都會跑旅」,並非強調寬餘的空間,而是Mazda魂動性格展現,Skyativ傳動與人馬一體操駕精神之表達,在日本原廠心裡CX-3產品定位也要比Mazda3高,如果說僅以品牌產品定位來看,CX-3在Mazda中的定位其實與Mercedes-Benz GLA相近。
Mazda2頂級 | Mazda3五門頂級 | CX-3 Sky-D 1.5 | CX-5 Sky-G 2WD(入門) | |
售價(萬元) | 73.9 | 88.9 | 101 (預接單價) | 101.9 |
車長 (mm) | 4,060 | 4,460 | 4,275 | 4,540 |
車寬 (mm) | 1,695 | 1,795 | 1,765 | 1,840 |
車高 (mm) | 1,495 | 1,465 | 1,535 | 1,710 |
軸距 (mm) | 2,570 | 2,700 | 2,570 | 2,700 |
迴轉半徑 (m) | 4.8 | 5.3 | 5.3 | 5.5 |
行李箱 (L) | 280 | 314 | 264 | 403~1560 |
資料來源:Mazda
融合品牌當家主力基因開創新選擇
試駕旅程中第一次見到CX-3並不是抵達取車飯店時,反而在前往飯店途中就先巧遇,儘管當下只是匆匆一撇,不過便已打破「只是輛長高的Mazda2」我這先入為主的思維,反而產生遠觀類似CX-5,稍微靠近點又像Mazda3的錯覺。仔細比較下,CX-3車長與軸距較Mazda3五門版稍短,但卻又透過更寬更高之設定確立小型跨界姿態,因此遠遠望去才會產生錯覺,當然產生這種錯覺的主因除了在於尺碼設定,車身造型雕塑與比例也是重要因素。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CX-3整體造型明顯承繼KODO魂動精神,CX-3產品主察富山道雄與首席造型設計師松田楊一在為我們介紹時,也特別強調車身比例對於動感體態的影響,如果以Mazda6和Mazd3兩款產品為例,兩者都擁有較長的車頭比例,而CX-3也以這樣的概念呈現,刻意透過長車頭、短前後懸配置帶給觀者些許跑格風貌,與Mazda2較短的車頭比例稍有不同,且為了進一步提升整體氣勢,台灣馬自達也為頂級柴油車款搭配18吋鋁圈,如此便能更清楚與Mazda2劃清界限,也為觀者帶來更突出於Mazda3的氣魄與獨特感,或許這也是我首次乍看CX-3時產生錯覺的原因,也合乎日本原廠賦予「超越級距存在感」的定位。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圖片來源: Mazda
就試駕車款外觀配備來看,原廠本次清一色提供Skyactiv-D 1.5搭配6速Skyactiv-drive手自排變速系統四驅或前驅車型,筆者分配到日規入門XD與頂級XD Touring L Package前輪驅動版車型,均配有LED頭燈、晝行燈、電動收摺後視鏡,車身外觀主要差異在於LED霧燈之外,前者配置215/60 R16胎圈組,後者搭配215/50 R18輪胎與更為動感的切削鋁圈,與未來國內導入頂級車款相同,這兩款胎圈配置除了造成視覺上的差異,也為操駕表現帶來相當的影響,至於這一部份將會在下一篇中介紹。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駕駛本位座艙,質感細膩依然
在突然遇到冷氣團,又沒攜帶足夠禦寒衣物狀況下,也讓一行人與CX-3車室內部有更多相處時間,放眼望去CX-3車內整體配置依然依循Mazda2架構,透過駕駛導向座艙設定傳達精準的人馬一體精神,所試駕較入門的XD車型儀表板中央為一般時速表;XD Touring L Package車型儀表板則以中置轉速表呈現,並於右下方配置便於駕駛判讀得液晶時速顯示窗,儀表上方則為抬頭顯示器,可提供衛星導航、車距警示與時速等資訊,上述配置與國內未來將導入的版本相同。
▼預計國內未來導入車型可能將以黑色內裝與黑色皮革座椅為主,而這一次於日本也接觸到了雙色配裝白色混搭皮革座椅車型,擁有更為出色的質感呈現。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Mazda車迷熟悉的7吋MZD Connect顯示幕,依然矗立於中控台上端,搭配中央鞍座上多功能控制旋鈕,帶來與其餘新世代Mazda車款同樣便利的操作體驗,不過試駕車款都有搭配衛星導航系統,國內未來引進柴油頂級車型則將此列為選配。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雖說兩輛試駕車款配備不盡相同,然而不論是入門XD或頂級XD Touring L Package,日系車款精緻質感同樣令人肯定,XD車型配置較入門的織布座椅與全黑內裝,但運動化方向盤、冷氣出風口旁、門內扶手與中控台兩側,卻仍透過碳纖維紋路編織布強化質感,使觸感或視覺呈現都更加豐富,再結合空調出風口高光澤烤漆與紅色飾條,以及中控台鋪上的皮革縫線飾板,即使是入門車型也沒有過於楊春的感受。
而日本市場頂級的XD Touring L Package更升級麂皮與皮革混搭的雙色皮革座椅及雙色內裝,門板上更有麂皮包覆,並配有抬頭顯示器、電動加熱座椅等便利配備,只不過國內未來導入之柴油車型預計搭配黑色皮革座椅與黑色內裝為主。
▼CX-3搭配的座椅儘管比Mazda3稍微柔軟些,但仍不影響其支撐性與包覆性,並兼顧長途駕馭舒適表現,而圖中所示黑色皮革座椅預計是導入國內柴油車型之配置。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實際體驗中織布座椅與皮革座椅都能提供足夠的包覆性與支撐性,並因為跨界車型取向而有著較Mazda3柔軟的乘坐感受,再加上表面材質差異,織布座椅乘座時又較皮革座椅軟了些,但其實這樣的差異並沒有過分影響座椅提供的支撐與包覆表現,至於個人則是偏好磨擦力較大,混搭麂皮的白色皮革座椅,只不過國內導入首批車型並未提供此款座椅。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說實在試駕前沒有對CX-3空間表現有甚麼期待,然而實際乘座時CX-3前座擁有比Mazda2還要更加舒適的頭部空間,比較高的駕駛視野也是為舒適度加分的重點;不過後座表現就沒有特別値得一提之處,身高175公分成年男子乘坐時,頭部雖不會過分侷促但無法以寬餘相提並論,膝部空間則是剩下約半個拳頭,要是前座坐著180公分高的成人,那麼建議最好是搭配嬌小的女性坐於其後。
打開行李箱,常有載物需求的消費者肯定對這樣的空間嗤之以鼻,但264公升行李箱容量其實比Mazda3五門版稍大,應付雙人3天2夜旅行綽綽有餘,估計對應3~4人年輕小家庭來個2天1夜輕旅行也不是難事,至於常常有大量載物需求的消費者部分,相信在篩選口袋名單時自然不會將CX-3陳列在內。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Mazda跨界新詮釋,優勢何在?
相信很多想要入主Mazda車款的車迷,或對這輛車有興趣的消費者,心裡還是有很多疑惑與矛盾,尷尬的是它空間表現並不特別優於Mazda3,但同時又比Mazda2來得稍大,首批導入車型百萬元的價格還與CX-5接近,該怎麼抉擇坦白說連筆者思考兩日後都還猶豫不決。
但至少在實際體驗後可以清楚分享給各位,CX-3明確優勢在於更良好的駕駛視野,前座乘客也有更舒服的頭頂空間,160mm離地高度可讓駕乘者更輕鬆地上下車輛,結合更突出的外型與適合都會駕馭的尺碼,都是CX-3展現有別於品牌其餘產品的獨到之處,更何況本篇還沒有談到的小排氣量柴油渦輪增壓引擎享有的稅金與油耗優勢,以及所帶來均衡動感的操駕感受。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預估近百萬元的正式售價在國內當然有很多選擇,不過CX-3給我感受就像是在日本嚐到精緻甜點,來自各國內容物本質相近的產品相當多,但不同處在於那十分精美、用心且富有質感的呈現,價格雖然稍微高了點,但每次慢條斯理地拆開包裝、細細品嘗,都是一段特別且愉悅的體驗。
如果願意為了如此風味與體驗多付出,自然會不假思索地前往櫃檯結帳,產生猶豫的人當然會多加思考與比較,看重價格的人可能就乾脆轉往便利超商買包餅乾滿足慾望和需求。如果還是難以抉擇也不用心急,take your time,在看完下篇傳動與操駕介紹後,或許會更加清楚是該結帳還是轉換陣地。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圖片來源: King Autos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小改款《Skoda Octavia Combi RS》試駕報導|性能與家用間最完美的平衡
-
《Mazda3 20S Retro Sports Edition》試駕報導|內外裝質感領先同級 同樣90萬內 何不選日本進口掀背車?!
-
《Skoda Enyaq Coupe RS》試駕報導|聰明的跑旅車!少了點性能味 更多的是舒適與貼心
-
小改款《Toyota Corolla Cross》油電旗艦試駕報導|本質好 舊系統稍加強化就跟得上時代
-
小改款《Skoda Kamiq》試駕報導|小小改變 大大提升用車體驗
-
2025年式《Range Rover Velar P250 Dynamic SE》試駕報導|車艙更有氣氛的越野休旅車
-
《Infiniti QX60》2.0T AWD 試駕報導|舒適度不與排氣量妥協的旗艦休旅車
-
《MG4 XPower》試駕報導|馬力大 空間大 讓對手們頭大的純電掀背車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Mazda東京車展預告|MX-5 Spirit Racing 特仕版有望開賣
-
Mazda全新EZ-6轎車中國展開預售|豪華配備配滿 這身份與台灣市場無緣
-
新世代《Mazda CX-5》間諜照首次曝光 可能取消渦輪引擎 預計明年9月發表
-
《Mazda》不擔心電動車落後 執行長:市場想要售價親民的油車
-
Mazda 3正在開發中|動力更優更省油
-
2025年2月《一般進口車》銷售排行:一樣促銷 兩樣情 Mazda CX-30大量交車 Toyota bZ4X逆境中 Toyota Rav4已經是神了!
-
25年式《Mazda CX-5》到港 限時配備升級 售價凍漲
-
月底公布售價!Mazda CX-90初登台 長軸距展現旗艦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