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鋼砲 ─ 新世代《Hyundai Veloster》試駕報導
所謂「鋼砲」,一般定義是必須為三門或五門掀背設計,然後性能及操控上一定要有過人之處,像是掀起鋼砲濫觴的VW Golf GTI、挑起馬力競賽的Mercedes-AMG A 45,甚至是爭奪紐柏林最速的Honda Civic Type R、Renault Mégane R.S. Trophy-R,都是符合「鋼砲」條件的最佳範例,不過偶爾也有例外。
最早於2011年問世的《Hyundai Veloster》,由於左右車門採「2+1」不對稱設計,加上比較接近於Fastback (斜背)的車尾設計,因此單從造型來評定不能算是標準的鋼砲,而原廠也強調Veloster其實是Coupe,只不過多了一扇門方便後座乘客進出。
儘管如此,相信絕大多數人包括筆者在內,還是認為Veloster應該歸類於鋼砲之列,理由是除了外型有點像以外,後座空間也不像多數2+2座跑車只是裝飾用,偏高的前座坐姿同樣會讓人以為自己身處於一部舒適為主的掀背車,很難跟Coupe聯想在一起。
從上一代演化到最新推出的第二代車型,Veloster的外型設計依舊講求動感前衛,但在熟悉的身影下卻多了一股成熟韻味,包括整合進氣壩的水箱護罩改採網狀設計,並且重新修飾六角形輪廓與前保桿造型,使視覺張力更勝以往,接著再搭配相對收斂的LED頭燈造型,在外放與低調之中成功取得平衡點。
一樣的手法也運用在Veloster的車尾區域,例如減少尾門上多餘的裝飾、線條修飾從圓潤轉為銳利等,原本被尾翼一分為二的後檔玻璃,則是回歸到單片式設計,但保留中置雙出排氣尾管、後下分流鰭片,而彷彿向Lamborghini致敬的LED箭矢型尾燈,雖然跟頭燈一樣並非為全LED光源,但亮燈時特殊的光條設計仍是讓人捨不得轉移目光。
前面已經提到Veloster的前座坐姿偏高,坐起來的感受跟掀背車沒兩樣,不過整個駕駛艙的設計鋪陳依然散發出濃烈的戰鬥氣息。有別於上一代車型的中控儀表台採用對稱式設計,改款之後的Veloster則是以駕駛為導向,重新規劃中控儀表台佈局,並於四周加入大量的紅色飾條、紅色縫線,讓駕駛一上車就沉浸在刻意營造的熱血氛圍內。
不僅如此,佇立於中控台之上的8吋觸控式螢幕,除了支援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同時還能開啟DPG數位式動態性能管理系統,提供瞬間增壓值、動態G值、扭力值等資訊供駕駛參考;當切換至Sport模式或排進S檔位、手動換檔時,位於駕駛前方視線內的8吋全彩HUD抬頭顯示幕,也會跟著變換成帶有轉速顯示的類比畫面,挑逗之意不言而喻。
比較可惜的是,雖然原廠宣稱考慮到後座頭部空間,特別稍微提高車尾頂部,但身高179公分的同仁實際入座後,頭部仍然直接碰觸到頂篷,縱使膝部空間表現還不錯,但高度限制卻讓乘坐舒適度打了折扣,所幸後方的行李廂容量在標準狀態下還有303公升,必要時也能透過後座椅背6/4分離機能來擴充空間,整體實用性介於掀背車與跑車之間。
動力部分,國內所導入的Veloster跟上一代相同,都統一搭載1.6升四缸渦輪直噴引擎,最大馬力則是從186匹回到應有的204匹水準,而最大扭力雖然維持在27公斤米,但如果開啟超增壓模式可瞬間提高至28公斤米,搭配7速DCT雙離合器變速箱,原廠公布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7.1秒,較改款前縮短了0.9秒,平均油耗也進步到14.4km/L。
此外,如同小改款Elantra Sport,新世代Veloster同樣在原本具備Eco、Normal、Sport的Drive Mode整合駕馭模式中,新增可隨時依照駕駛狀況自動切換模式的Smart Shift模式,試駕時曾試過在大腳油門的情況下,Smart Shift模式確實會立即自動切換至Sport模式,來延遲升檔、加快油門反應與加重方向盤轉向力道。相反地,如果有段時間都處於溫和的駕駛狀態,沒有亂踩油門,系統將會自動切換至Eco模式,以利於減少油耗,對於不想手動切換或是不知該如何選擇的駕駛可說是省了不少麻煩。
至於實際上路後的動態表現,Veloster其實跟Golf GTI一樣,都有著容易掌握好上手的操控特質,偏硬的避震器阻尼回饋也能忠實地傳達路感,且受惠於紮實的車體底盤,遇到坑洞或不平路面並不會讓人感到不適,處理過程算是相當明快。拉高車速進入彎道,前驅設定的Veloster雖然還是有輕微轉向不足的現象,但只要收點油門,前輪很快就能乖乖回到正常路線,後輪也會迅速跟上節奏,整個過程算是相當好控制。
不過或許是足下配置的Michelin PS3輪胎 (規格為225/40 R18)還未到達應有的工作溫度,一開始急煞時會覺得輪胎未能充分發揮抓地力,其次是不夠線性的輸出會有一股突如其來的加速感,要避免這種所謂的Turbo Lag現象,最好的方法就是善用手動換檔,盡量將轉速維持在2,500轉之上,但要記得控制好油門及方向盤,否則瞬間湧現的扭力有時會讓前輪打滑,影響到動態流暢度,當然如果認為這是一種駕駛樂趣的話,相信應該會樂在其中。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性能街胎王 《Michelin Pilot Sport 5》 濕抓出色 長效馳久
-
24年式《Volkswagen Golf Variant 280 eTSI R-Line》試駕報導|大空間為生活帶來更多可能
-
Hyundai Venue小改款試駕報導|LV.2真的實用
-
小改款《Toyota Corolla Cross》油電旗艦試駕報導|本質好 舊系統稍加強化就跟得上時代
-
《Mazda CX-60 33T AWD Premium Sport》試駕報導|台灣暢銷的縱置休旅車 直六引擎魅力無法擋
-
日系小車首選!SUZUKI 新世代ALL NEW SWIFT配備精進大解密
-
2024年式二次小改款《Mazda MX-5 RS》試駕報導|親民手排敞篷跑車 科技配備再精進 滿滿駕馭樂趣
-
Volvo XC90 Recharge T8|舒適奢華LSUV 捨我其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