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BMW X1 sDrive20i xLine》試駕︱車格放大、豪華與科技鋪陳超有感進化
自從全新第三代X1於海外發表後,BMW總代理汎德即抱持著相當高的期待,同年10月就開始展開預售,一直到隔年2月底正式上市後,接獲的訂單已經超過1,500張,當中最夯的是首度推出的豪華入門純電休旅iX1,一款車型就佔了一半的接單量,其次是加掛48V輕油電系統的X1 sDrive20i xLine,再來是純燃油設定的X1 sDrive18i xLine。
首度推出的豪華入門純電休旅iX1,一款車型就佔了一半的接單量。(圖片來源:汎德)
其實從改採前驅架構的第二代X1開始,這款豪華入門休旅在市場上的銷售表現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甚至取代了X3、X5成為X休旅家族中的銷售主力,而原因除了入手門檻較低外,空間放大、實用性提升也是獲得消費者青睞的關鍵。因此為了趁勝追擊,基於FAAR模組化底盤平台打造全新第三代X1,車身尺碼又進一步放大,車長從4,447mmm拉長到4,500mm,軸距也從2,670mm增加到2,692mm,車寬跟車高跟上一代相比同樣有所成長,整個車格顯得更為大器。
基於FAAR模組化底盤平台打造全新第三代X1,車身尺碼又進一步放大。
除了車身尺碼放大,全新第三代X1還導入最新的家族設計語彙,在方正不失流線的外型中加入許多銳利線條,再搭配往後上揚的腰線、向外擴張的肩線來強化運動氣息。比較特別的是,新世代X1不僅保有比例剛剛好的雙腎型水箱護罩,頭燈也沒改為分離式設計,反倒是比照小改款3 Series將頭燈內部的雙日行燈條改為倒L造型,全車系更直接標配可自動調整照射光型的智慧LED頭燈,造型同樣搶眼的全LED尾燈也採用呼應「L」形狀的3D立體設計。
內建主動進氣調節系統的雙腎型水箱護罩,面積並未過度放大。
X1全車系標配可自動調整照射光型的智慧LED頭燈。
造型同樣搶眼的全LED尾燈也採用呼應「L」形狀的3D立體設計。
目前X1全車系包含iX1在內都一律標配xLine風格套件,如果想要升級M Sport套件需加價14.9萬元選配,不過老實說這次xLine風格套件的設計跟新世代X1比較契合,前保桿在兩側L型霧銀飾條、霧銀下護板跟亮黑色烤漆的妝點下,視覺上多了幾分層次感,也幫車頭減輕了不少厚重感,相較於M Sport式樣的前保桿,似乎更能襯托休旅所流露出的悠閒特質,霧銀後視鏡蓋、緞面鋁質窗框跟鋁質車頂架的搭配也有畫龍點睛的作用,試駕的X1 sDrive20i xLine更標配跟iX1同款的19吋V輻式雙色輪圈,還配上Pirelli P Zero性能胎 (前後規格為245/45 R19),不需要再額外加價選配。
xLine風格套件的設計跟新世代X1比較契合。
霧銀後視鏡蓋、緞面鋁質窗框跟鋁質車頂架的搭配也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BMW新世代車款皆改用平整化車門把手來降低風阻係數。
X1 sDrive20i xLine標配跟iX1同款的19吋V輻式雙色輪圈,還配上Pirelli P Zero性能胎。
在資源共享的理念下,新世代X1的中控儀表佈局跟2 Series Active Tourer完全相同,一樣將10.25吋虛擬數位儀錶、10.7吋中控觸控螢幕整合在懸浮式曲面螢幕內,並且內建最新的iDrive 8.0使用者介面,簡化後的中控台則是將大部分按鍵移至懸浮式設計的中央鞍座上,排檔桿也改為撥桿式設計,中控台下方還設置了直立擺放的手機無線充電座,但只能放置一支手機,有點浪費周圍的空間,前座中央扶手內的置物空間同樣相當有限,所幸在懸浮式中央鞍座下方有一處開放式置物空間,可放置手提包等一些隨身物品,不過中央鞍座如果能往上翻起的話,使用上應該會更便利。
新世代X1的中控儀表佈局跟2 Series Active Tourer完全相同。
簡化後的中控台將大部分按鍵移至懸浮式設計的中央鞍座上,排檔桿也改為撥桿式設計。
中控台下方設置了直立擺放的手機無線充電座。
懸浮式中央鞍座下方有一處開放式置物空間,可放置手提包等一些隨身物品。
前座中央扶手內的置物空間相當有限。
最早出現於iX的iDrive 8使用者介面,首頁採用比較直覺美觀的圖像式排列設計,進入應用程式選單則會看見許多類似手機APP排列的圖標式功能鍵,得花點時間才能找到想要設定的功能,但一些常用的功能像是My Mode行車體驗模式切換、駕駛輔助系統設定,其實在懸浮式中央鞍座上設有可快速進入的實體按鍵,反倒是過去熟悉的iDrive旋鈕已經取消,只留下調整音量/切換靜音的滾輪跟上一首/下一首的曲目選擇鍵,雙區恆溫空調的操作面板也整合到iDrive 8使用者介面,只能透過觸控螢幕調整。
iDrive 8使用者介面採用比較直覺美觀的圖像式排列設計。
進入應用程式選單則會看見許多類似手機APP排列的圖標式功能鍵。
My Mode行車體驗模式可分成Personal個人專屬、Sport運動、Efficient節能、Expressive悅動四種模式。
除了升級iDrive 8使用者介面,新世代X1還新增許多便利的數位科技,包括具備自然語言辨識功能的智慧語音助理2.0、可利用iPhone上鎖/解鎖的BMW手機數位鑰匙2.0,Apple CarPlay跟Android Auto也都支援無線連接,不過要到X1 sDrive20i xLine或是iX1才會提供AR擴增實境導航功能、遠端3D監控、360度環景輔助攝影含碰撞錄影功能,還有不同於2 Series Active Tourer、直接投影到前擋玻璃的車況抬頭顯示器。
Android Auto也支援無線連接,但導航無法全畫面顯示。
原廠衛星導航系統支援AR擴增實境導航功能,但只限X1 sDrive20i xLine或是iX1。
360度環景輔助攝影含碰撞錄影功能只限X1 sDrive20i xLine或是iX1。
X1的車況抬頭顯示器不同於2 Series Active Tourer,是直接投影到前擋玻璃。
此外,新世代X1所配備的10.25吋虛擬數位儀錶,雖然螢幕面積比iX、i4、小改款X7、新世代7 Series等車款所使用的12.3吋稍微縮小,不過仍可透過方向盤右側的滾輪按鍵,切換Drive駕馭、Focus專注、Gallery純粹三種顯示版面,也能自訂儀表資訊如駕駛輔助、多媒體、續航里程等,配合My Modes駕駛模式切換至Personal個人專屬、Sport運動、Efficient節能或Expressive悅動模式,還會呈現出不同的色調與顯示風格。
10.25吋虛擬數位儀錶可透過方向盤右側的滾輪按鍵,切換Drive駕馭、Focus專注、Gallery純粹三種顯示版面。
儘管M Sport套件被列為選配,但除了X1 sDrive18i xLine採用標準座椅,包括這次試駕的X1 sDrive20i xLine都已經升級成雙前座跑車座椅,無論座椅造型、包覆性都更加出色,椅面前端還可往前延伸來增加大腿支撐性。比較可惜的是雖然兩張前座椅皆為電動調整,駕駛座還附上2組記憶功能,不過雙前座電動腰靠含按摩功能需要加價3萬元選配,可前後滑移的後座可調式空間管理系統也要額外選配,選配價為2.5萬元。
X1 sDrive20i xLine升級成雙前座跑車座椅。
椅面前端還可往前延伸來增加大腿支撐性。
駕駛座還附上2組記憶功能。
新世代X1將後座可調式空間管理系統列為選配。
然而,拜車身尺碼放大、後座椅背角度可調整所賜,就算身高178公分的乘客坐進新世代X1的後座,都還保有相當充裕的膝部跟頭部空間,而且後座出風口下方多了一處可放置手機的收納空間,並附上兩組Type C規格的USB充電孔,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坐在後座中間的乘客,移動腳步時可能得小心,不要誤踩放置在收納空間裡的手機等物品。
身高178公分的乘客坐進新世代X1的後座都還保有相當充裕的膝部跟頭部空間,4/2/4分離的後座椅背角度也能獨立調整。
後座出風口下方多了一處可放置手機的收納空間,並附上兩組Type C規格的USB充電孔。
打開感應式電動尾門,由於安裝於行李廂底板下方的48V電池佔據了一些空間,因此X1 sDrive20i xLine的行李廂容量較X1 sDrive18i xLine少了40公升,不過還是達到跟上一代差不多的500公升,後座椅背一樣採用4/2/4分離設計,只要將中間椅背打平就能放置衝浪板等長條狀物品,這樣的設計比起單純在後座中央扶手內側開個洞,確實要來得更加實用,必要時也能將後座椅背全數打平,換取最大可達1,545公升的行李廂容量。
X1 sDrive20i xLine的行李廂容量較X1 sDrive18i xLine少了40公升,不過還是達到跟上一代差不多的500公升。
後座椅背一樣採用4/2/4分離設計,只要將中間椅背打平就能放置衝浪板等長條狀物品。
必要時也能將後座椅背全數打平,換取最大可達1,545公升的行李廂容量。
由於48V電池佔據了一些空間,因此行李廂底板下方的置物空間只剩一半。
不同於上一代X1 sDrive20i搭載2.0升四缸汽油渦輪引擎,改款後的X1 sDrive20i跟X1 sDrive18i一樣搭載1.5升三缸汽油渦輪引擎,但引擎最大輸出提高到156匹、24.5公斤米,並且導入全新第二代48V輕油電動力系統,將啟動馬達發電機整合到7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之中,可於全油門急加速時啟動eBoost功能,額外提供19匹馬力輔助,同時降低渦輪遲滯。在48V輕油電動力系統的輔助下,最大綜效輸出則達到170匹、28.5公斤米,已經接近2.0升四缸汽油渦輪引擎的後期輸出 (178匹、28.6公斤米),平均油耗15.8km/L也優於上一代X1 sDrive20i的15km/L。
改款後的X1 sDrive20i跟X1 sDrive18i一樣搭載1.5升三缸汽油渦輪引擎,並且導入全新第二代48V輕油電動力系統。
或許是引擎輸出設定較高的關係,X1 sDrive20i xLine在一般模式下起步或是再加速,油門踩下的一瞬間還是會有動力稍微慢半拍的感受,得越過低轉速才會有充沛的加速力道,但只要切換到Sport模式,動力即可隨傳隨到,起步時很明顯有種電能加持的輕快感,油門踩深一點甚至前輪還會出現不安分的扯動,如果想要個別調整驅動系統、DSC模式或轉向系統也能進入運動模式的設定選單,不過方向盤換檔撥片需搭配M多功能真皮方向盤,沒有選配的情況下7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只會提供L檔位而非S檔位。
X1 sDrive20i xLine在一般模式下起步或是再加速,油門踩下的一瞬間還是會有動力稍微慢半拍的感受,得越過低轉速才會有充沛的加速力道。
只要切換到Sport模式,動力即可隨傳隨到,起步時很明顯有種電能加持的輕快感。
如果想要個別調整驅動系統、DSC模式或轉向系統也能進入運動模式的設定選單。
在前往南投山區的道路上,開著X1 sDrive20i xLine也能感受到原廠並未為了操控而過度犧牲舒適性,雖然19吋輪組帶來的路感稍微直接,但從路面傳進車內的振動不會讓人感到不適,懸吊阻尼的設定算是拿捏得剛剛好,車內隔音也比想像中優異,如果想要熱血一點的話,則可加價4.4萬元選配M跑車化動態懸吊系統,不僅車身高度降低15mm,還會一併升級可變式運動轉向系統,唯一需要適應的是偏長的煞車行程,不夠漸進的煞車力道也得熟悉一下。
X1 sDrive20i xLine並未為了操控而過度犧牲舒適性。
懸吊阻尼的設定算是拿捏得剛剛好,車內隔音也比想像中優異。
相較於上一代只標配主動防撞輔助系統、車道偏離警示系統、駕駛注意力輔助系統、倒車輔助攝影、自動停車輔助系統,新世代X1在主動安全跟駕駛輔助科技方面可說是大幅升級,不只導入最新的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提供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主動車道維持輔助、盲點偵測系統、後方車流警示、自動停車與自動倒車輔助系統等功能,在開啟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跟主動車道維持輔助的情況下,只要按下方向燈撥桿就能依據前後來車的距離自動變換車道,等同於幫駕駛完成超車動作,而且自動變換車道的過程相當流暢。不過這項便利的變換車道輔助功能只配備於X1 sDrive20i xLine跟iX1,另外像是車側防撞輔助、前方車流警示也都沒有下放到X1 sDrive18i xLine,不免有些可惜。
X1 sDrive20i xLine多了變換車道輔助功能,只要按下方向燈撥桿就能依據前後來車的距離自動變換車道。
總結來說,這次X1改款後無論是車格、設計或是科技層面,都讓人有種脫胎換骨的感受,不僅賣相更吸引人,面對賓士GLA、Audi Q3、Lexus NX等對手也有更多的競爭籌碼,尤其是性價比最高的iX1,目前的銷售表現在豪華純電入門休旅級距中可說是一枝獨秀,畢竟價錢只比X1 sDrive20i xLine貴10萬,卻擁有高達313匹、50.4公斤米的輸出水準,還多了遠端空調啟動、可變式運動轉向系統、M跑車化動態懸吊系統、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等配備跟雙馬達組成的四驅架構,真的很難叫人不心動。
編輯精選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Luxgen n7 五人座亮點版》試駕報導|空間夠大 加速夠爽 科技感十足 唯獨回充煞車力道偏弱
-
小改款《Ford Kuga Vignale》入門客車版 試駕報導|配備升級半套 足矣! 找不到全套的理由
-
24年式《Range Rover Sport P400 Dynamic SE》試駕報導|選配更玲瑯滿目 營造更奢華的車艙空間
-
《Lexus LBX》試駕報導|引擎與馬達完美搭配 造就無可取代的豪華行路質感
-
《Mazda3 20S Retro Sports Edition》試駕報導|內外裝質感領先同級 同樣90萬內 何不選日本進口掀背車?!
-
小改款《Nissan Sentra》尊爵BOSE版 試駕報導|誠意十足 科技感&便利性有感升級
-
《MG4 XPower》試駕報導|馬力大 空間大 讓對手們頭大的純電掀背車
-
Volvo XC90 Recharge T8|舒適奢華LSUV 捨我其誰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2024 BMW世界盃業餘高爾夫錦標賽 盡享揮桿樂趣 台灣決賽精彩落幕
-
台北市最大 全新世代BMW旗艦據點 BMW台北汎德北士科5S展示暨服務中心 正式動土
-
王者電馭 撼動巔峰 全新BMW i7 M70 xDrive純電性能旗艦之尊
-
驚喜現身台北!新款BMW X3有望這時在台發表
-
全新BMW M3旅行車曝光|價錢逼近500萬
-
BMW M4 CS上市之前你該知道的事
-
凌駕操控 速度與束縛同時解放 全新BMW M4 COMPETITION COUPÉ 全新BMW M4 COMPETITION CONVERTIBLE 預售起跑
-
《BMW i5 Touring》下月初在台上市|多10萬 升級迷人翹臀&大空間 下月初在台上市|雙動力 最大續航56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