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時機 ─ 新世代《Mazda3》四門旗艦型試駕報導
我有個朋友常常被人問,為什麼到了這個年紀,個性還是像小孩子一樣,而他總是回答:「就跟果實一樣成熟要看時機」,雖然乍聽之下覺得是句玩笑話,但看過他開車、下廚、認真作好一件事的樣子之後,自己也漸漸了解到所謂成熟要看時機的道理。
或許是購車族群的年齡層較低的關係,過去《Mazda3》給人的印象,常常跟「阿弟ㄚ」、「P孩」等帶有偏見的代名詞聯想在一起,不容易顯露出成熟的一面,但隨著產品世代更新、設計理念改變,現在的《Mazda3》開始懂得用品味來跟消費者溝通,即便五門車型還留有一些反骨氣息,但同門不同調的四門車型,卻剛好在成熟的時機,給了一個說服家人的好理由。
記得第一眼見到Mazda3四門車型,坦白說內心的驚豔並沒有五門車型來得強烈,畢竟三廂四門的設計對始終以年輕人自居的我而言,還是覺得有點老氣,不過偏見歸偏見,如果拿歷代四門車型跟眼前的Mazda3四門車型相比,其實會發現原本不協調的頭尾比例已經不復見,原因是車身大幅拉長80mm,加上車高降低10mm,使得整體輪廓顯得較為修長低扁,簡化後的鈑件摺線也帶來相對俐落的視覺感受。這部分還包括原本位於行李廂蓋上的牌照框,終於跟初代、二代Mazda3一樣回歸到後保桿位置,讓結合鴨尾設計的行李廂蓋可以減少干擾元素,以利於將視線放在中間的廠徽及四圓燈設計的LED尾燈組。
比較有趣的是,以往B柱以前無論四門或五門車型都是採用相同的設計,但為了進一步突顯差異化,這一代已經開始各走各的路,不只車門、葉子板設計不同,連前保桿造型、水箱護罩網柵設計都有各自的詮釋,同時延伸至LED頭燈下方的魂動之翼也改為亮銀色鍍鉻塗裝,車側窗框上的鍍鉻飾條則由窗框下緣改為上緣,再搭配造型類似並非同款式的亮銀色18吋輪圈。
然而,Mazda3四門車型在強調差異化之餘,其實也沒忘了保留幾分運動化氣息,除了車門下方側裙依舊加了一片黑色擾流板之外,雙邊單出設定的排氣尾管也終於從善如流,從隱藏於後保桿內改為外露式設計,而且還附上銀色尾飾管。
打開可透過遙控器開啟的行李廂蓋,有別於五門車型的標準容量從350公升縮減成327公升 (後座打平為719公升),四門車型由於車身拉長、輪拱內側隔板往外推,標準容量反倒從419公升增加至444公升 (後座打平為859公升),而且兩側上方依然設有椅背快速傾倒拉柄,必要時可利用後座椅6/4分離來擴充空間,同時為求美觀,行李廂蓋挺桿及內側鈑件也都有加上塑膠蓋及泡棉板,但原本位於行李廂底板下方的Bose重低音喇叭,可能是考量到音場效果,位置被移到後障板中間,因此後座乘客很容易感受到音浪太強所傳來的震動,加上後障板為整塊硬質塑料製成,長時間震動可能會影響組裝造成異音,設計上確實還有改善空間。
不過如果是重視乘坐感受勝於聽覺感受,四門車型受惠於後車窗面積較大、頂篷改回米色調,因此乘坐於後座不會像五門車型有股壓迫感,車內的採光也相對明亮,雖然膝部及頭部空間表現相差無幾,但優於五門車型的後座舒適性,相信比較能滿足家庭需求。
至於延續減法美學設計的前座區域,靠著大量皮革包覆、類金屬材質及黑色烤漆飾板的點綴,依然營造出跳脫平價思維的高級感,再加上7吋全彩數位儀表板、8.8吋中央資訊顯示幕、前擋投影式抬頭顯示器所散發的科技氛圍,一樣會讓人有種置身於豪華車款的錯覺。更值得一提的是,試駕五門車型時已經深刻體驗到車內靜肅性的改善,而四門車型由於尾廂設計關係,共振不容易傳進車內,所以行進間的隔音效果又略勝一籌。
此外,基於目前Mazda3全車系均搭載同一具2.0升Skyactiv-G自然進氣汽油引擎,並配上相同的6速手自排變速箱,因此在車重只差1公斤情況下,實際上路後的加速表現並沒有太大不同,一樣必須開啟Sport運動化換檔模式,油門及變速箱降檔反應才會比較積極,轉速也會盡量維持在3千轉以上,以利於隨時釋放165匹最大馬力及21.7公斤米最大扭力。
操控方面,儘管四門車型的動力、傳動、懸吊、轉向等配置都與五門車型相同,不過拉長的車身卻成了影響操控的關鍵,進入彎道後的車尾動態不若五門車型靈活,但循跡性及穩定性仍有一定水準,即便用力開也不太會有滑動情形,唯獨四條215/45 R18規格的Bridgestone T005輪胎偏舒適取向,對應激烈操控仍有些不足。話雖如此,一般駕駛也不太可能把車輛逼向極限,放鬆心情、好好享受優異的行路質感,也許才是進入「人馬一體」境界的最快途徑。
延伸閱讀: 感性與理性的糾葛 ─ 新世代《Mazda3》五門旗艦型試駕報導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Infiniti QX60》2.0T AWD 試駕報導|舒適度不與排氣量妥協的旗艦休旅車
-
大改款《BMW 120 M Sport》試駕報導|與入門款價差28萬 除了M Sport 更多的是駕駛樂趣
-
《Volvo EX30》試駕報導|動力&置物空間都很多 還將極光帶進車艙
-
《Peugeot 2008 Hybrid GT Pack Cielo》試駕報導|帶電小獅王 省油省稅省荷包
-
《福斯商旅 ID.Buzz LWB Pro S》試駕報導|動力&置物空間都超充足 滿足七人的純電廂型車
-
《Mazda CX-5 25T Retro Sports Edition》試駕報導|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造車工藝 現在入手正是時候
-
日系小車首選!SUZUKI 新世代ALL NEW SWIFT配備精進大解密
-
《BMW X3 20 xDrive M Sport》試駕報導|裡外都有大驚喜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Mazda CX-80》旗艦休旅車日本發表《台灣馬自達》導入尺碼更大的CX-90 180萬內就能入主
-
Mazda 3正在開發中|動力更優更省油
-
2024年11月《一般進口車》銷售排行:《Mazda CX-5》穩居同級距亞軍 《Suzuki Jimny》停售前激出一波買氣
-
Mazda東京車展預告|MX-5 Spirit Racing 特仕版有望開賣
-
《Mazda CX-60》深度試駕體驗開跑 完成指定任務享多重好禮
-
2025年2月《一般進口車》銷售排行:Mazda CX-60大量交車 Toyota RAV4改款前一樣熱賣
-
美到不像話!日本Mazda推出MX-5 35周年紀念版|台灣進也能大賣!
-
你分辨得出來嗎?《Mazda》新世代後驅休旅車首次同框